第267章 高山流水遇知音(第2页)
前半段如同涓涓细流,展现出上善若水的柔和之美。
中间部分则变得浑厚深沉,犹如海纳百川般包容万象。
最后部分慷慨激昂,带有巨浪拍岸、百川归海的磅礴气势。
一曲终了!
闭目聆听的吴巨缓缓睁开双眼,眼中充满赞赏之情。
吴巨全神贯注地聆听,尽管他的音乐品味 ** ,但仍能感受到曲中的几分深意。不过,打动他的不仅是曲调本身,更是其中的意境,仿佛置身于曲中之境,世间罕见。
“啪啪啪!”
吴巨鼓掌赞叹:“好曲!妙极了!”
“吴兄过誉了。”高渐离笑着回应。
“好曲需有佳句相配,我为易水谱曲,你也该为水赋诗。”
吴巨站起,在屋内踱步,低声吟诵:“百川东到海!”
高渐离眼中闪过一丝欣赏。
“何时复西归?”
高渐离心领神会,想起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他也在曲中表达了相似的哲理。
吴巨接着吟道: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好诗!真乃佳作!”高渐离从椅上跃起,击掌称赞。
吴巨则谦逊回应。
如今的吴巨已非昔日模样,不再纠结于抄袭之事,面对众人时泰然自若。高渐离反复品味这首诗,认为其遣词造句、意境构思堪称一绝,或许日后会流传千古。
小主,
不愧是吴巨的追随者!这般才情令人钦佩。
“万万没想到,诸葛兄文采如此出众。今日奏曲作诗,实乃幸事,人生得遇知己,实属不易,当痛饮一杯!”高渐离激动不已,端杯畅言。
“说得好!来,干杯!”
砰!
两杯相碰,洒出些许酒液。
此后数日,吴巨与高渐离往来频繁,彼此为对方的才华所倾倒。
起初,吴巨怀有私心,既想结识历史人物,又想试探荆轲的下落。然而相处日久,他对高渐离的才华愈发敬佩。
高渐离同样对吴巨的诗篇赞叹不已。
易水别后,两人登高远望,高渐离抚筑弹奏,曲调激昂悲怆,直触人心,二人不禁泪湿眼眶,尽显真挚情感。
于是,吴巨写下《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唯感苍凉而泪湿。
……
后来又有几次小聚,喝得酩酊大醉,在街头痛饮,随后在市集间,高渐离击筑,吴巨歌唱。
路过的行人对两人议论纷纷,吴巨淡然一笑,随即吟诵《桃花庵歌》:
桃花坞中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栽桃树,又采桃花换酒钱。
酒醒时只在花前 ** ,酒醉后便在花下安眠。
半醉半醒日复一日,花开花落年复一年。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与车马相比,他得奔波我得悠闲。
别人笑我太过疯癫,我笑他人视物如梦。
不见五陵豪杰之墓,如今已无花无酒,只剩田垄。
高渐离听罢开怀大笑,道:“好一句‘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 ** ’!”
不仅如此,吴巨还试着为高渐离的曲填词,选用的皆是名篇佳句。
最终,高渐离称吴巨为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当然,吴巨并非只顾饮酒听曲作诗,他曾费尽心力将话题引向当世剑客,提及秦国的嫪毐、燕国的田光、赵国的盖聂等人。
见时机成熟,吴巨试探性地询问高渐离是否认识荆轲。
得到的答案是“不认识”。
这让吴巨感到安心。
好不容易结识了一位挚友,若因荆轲之事生变,那可就糟了。吴巨一直将高渐离当作真心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