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久而久之则习以为常(第2页)

 赵迟下达指令。

 提升武艺即是增强自身实力。

 瞬息之间,系统提示再次响起:

 “神箭术已达巅峰,彻底掌握,百丈之内百发百中。”

 “点穴手晋级至中级,领悟五成,中招者五日内气力无法外泄。”

 “果然,技艺越高,所需进阶点越多。”

 “五万进阶点消耗迅速。”

 “然而,如今已有三项圆满技艺——基础剑法、猛虎拳、神箭术。”

 尽管进阶点所剩不多,赵迟依然满心喜悦。

 这时,门外传来急促的通报声:

 “报!”

 “末将李青求见!”

 李青的声音从大殿外传来。

 “让他进来。”

 赵迟稳住心绪,低声下令。

 李青应声入殿。

 “诸事是否安排妥当?”

 赵迟询问。

 “一切准备就绪。”

 “诸将均已归属各部,李达与李辉为万人长,余者五千人长,均赐相应爵位。”

 “此乃我大秦军功制度,毫无瑕疵。”

 李青随即回应。

 “甚好。”

 赵迟点头赞许。

 此次灭韩之战看似顺利,实则对军队而言极为严苛,各部均有伤亡。

 蒙武特意将损失大量中级将领的队伍交给赵迟,意在助其建立根基。

 这是一种无形的恩惠,唯赵迟心知肚明,他也因此对蒙武有所亏欠。

 或许,这也是蒙武的精心安排。

 有屠睢和章邯两位五万人长统率大军,加之赵迟的心腹,军中之事尽在其掌握。

 “此外,我已下令选拔精锐组建亲卫营,不出十日,千人规模的亲卫营即可成军。”

 李青继续说道。

 “李青,你办得妥当。”

 “不愧是我信赖之人。”

 赵迟笑言夸奖。

 “为将军效命,理所应当。”

 李青谦恭作答。

 不知不觉间,短短半年,两人的地位悄然转变:赵迟登至主将高位,李青则为亲卫统领,各掌权柄。

 然而,李青再不会如从前般直称赵迟为“迟哥”

 。

 军中等级分明,不可逾矩。

 赵迟早习李青的谨小慎微,这是居高位者的必经之道,日后权势愈盛,此类规矩只会更加严格。

 “军权、官权如此,王权更显孤寂。”

 “难怪君王自称‘寡人’,这般高高在上,令人敬而远之。”

 赵迟默然沉思。

 但他对权力架构的调整并无异议,因唯有如此,才能立于时代之巅。

 “韩臣现羁押何处?”

 赵迟回过神问。

 “悉数囚禁于城内监牢,静候将军发落。”

 “我秦虽占韩地,然各地仍动荡不安,百姓惊恐,更有诸多韩贵族藏匿潜伏,暗中抗争。”

 李青答道。

 “此毋须忧虑。”

 “我秦新灭韩,百姓难免惶恐。

 但若我军无损,待朝廷接手治理,局面自会稳定。”

 赵迟对百姓的恐慌早有预料。

 自古改朝换代,人心浮动为常事。

 对韩的数百万民众而言,起初自然会有不满,但随时间推移,秦政施行,军纪维护,他们便难以掀起大波澜。

 在这个时代,归根结底,让百姓安居乐业才是关键,其他皆可化解。

 赵迟与韩国事务并无关联,他对韩政不闻不问,亦无意关注民生,他职责仅限于领军作战,若有叛乱,只需发兵即可。

 真正完成韩国统一的是秦始皇派遣的文官,各自尽职,赵迟亦恪守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