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久而久之则习以为常(第3页)
“将军。”
“多数韩国官员愿归顺我秦帝国,然亦有少数抗拒投降,是否即刻处置?”
李青作为赵迟近卫统领,也是韩国主帅传达指令的中转者,此刻正静候命令。
“带我去狱中,我要见见这些韩国官员。”
赵迟略作沉思后说道。
“遵命。”
李青随即转身领路。
廷尉府位于新郑城外,原为审理案件、拘押罪犯之处,现成为羁押前韩国重臣之地。
秦军攻韩过于仓促,令韩方猝不及防,两国实力悬殊更是关键原因。
狱中,昔日威仪赫赫的韩国官员如今蓬头垢面被囚禁,失却昔日光彩。
秦军入新郑时,众多贵族趁乱逃离,然亦有不少未能及时脱身。
“饶命!”
“愿归附大秦,甘愿效力,请军爷为我向将军求情,愿俯首称臣。”
“只求留我一条命!”
“军爷,我乃韩国廷尉,可用之才,恳请代为传达!”
狱内嘈杂一片,哭喊求饶声不断,皆出自心存恐惧的韩国官员。
起初,普通囚犯对此颇感意外,久而久之则习以为常。
昔日高高在上的权贵,如今与普通囚犯无异。
至于降臣,最初效忠韩王的旧臣曾愤怒呵斥,后因司空见惯而不再多言。
他们在地牢中滞留月余,蒙武虽承诺押送至咸阳,然听闻蒙武大军已回朝,依旧被困于此,内心充满惊恐。
看守内外的秦卒对这些人冷眼旁观,仅在厌烦时鞭笞哭泣之人。
“何谓权贵?不过是阶下囚罢了,想打便打。”
“此国不成器,臣子亦不尽责。”
韩非轻叹摇头。
“赵将军到!”
话音未落,狱内便响起欢呼。
“恭迎赵将军!”
随即值守的秦卒齐行礼,态度恭敬。
身为韩地最高统帅,赵迟掌握生杀大权,无人敢怠慢。
“赵迟,那年轻之辈如今竟成地方主帅。”
“年少时在韩不过伍长,至秦已是独当一面的将领。
秦法严明,赏罚公正,秦王气魄,他国难以企及。”
“今灭韩,不久或能一统六国。”
“可惜我不是秦王,我的国家也不是秦帝国。”
“当年商鞅在秦帝国变法,何等胆魄!”
“我虽怀改革之志,却未能完成心愿。”
韩非抬眸望向被人群簇拥而来的身影,轻笑自嘲。
那天,在韩王殿上,韩非对赵迟印象深刻。
关押已久,韩非也听值守的锐士谈起赵迟的种种事迹,自然有所耳闻。
从锐士们的敬重态度便可推测,赵迟在秦军中的威名极高。
“这些韩国大臣处境如何?”
赵迟踏入牢房,询问值守的千人将。
“回禀赵将军,”
千人将恭敬回答,“他们本是高位重臣,难以承受困苦,许多人已故,如今葬于荒冢。
不过仍有幸存者,等待将军处置。”
赵迟点头,随后追问:“谁死了?”
“名单尚在整理,但死得最为惨烈的是韩国丞相张平,他年迈体弱,长期安逸生活,日前死于狱中。”
千人将毕恭毕敬地答道。
“张平……是张良的父亲?”
赵迟心中默念,却未多加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