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廷尉言辞过激

“主将赵迟辜负皇恩,违背我大秦对降卒一贯的处置,私自释放降卒,还让他们有机会脱离奴籍,甚至将其编入我大秦军队。”

 “此等行径,岂非触犯律例?”

 “赵迟胆大妄为,恳请大王严惩,以保律法威严。”

 李思提高音量奏道。

 蒙武与冯劫目光怪异地注视着李思。

 此时,祖龙赐婚的旨意已传遍朝廷内外,赵迟的妻子正是李思留在李家村的小女儿。

 尽管李思曾对女儿严厉至极,断绝父女情谊,但赵迟毕竟是他的女婿。

 然而,他在大王面前告发女婿,可谓不顾亲情。

 “廷尉所述有误。”

 蒙武立即站出反驳。

 “上将军有何高见?”

 “赵迟无视秦律,在韩国肆意妄为,一次赦免十几万降卒,这不是重罪吗?”

 “身为廷尉,我掌管刑律,绝不容许赵迟胡作非为,破坏国家根基。”

 李思言辞激烈。

 “是谁告知廷尉赵迟赦免了十几万降卒?”

 蒙武反问。

 “韩国文报已送至咸阳,由冯大人亲笔撰写,岂能有假?”

 李思冷冷回应。

 “廷尉怕是误解了文报内容。

 赵迟并未按我大秦以往处理降卒的方式行事,既未全然赦免,也未严惩,而是给予降卒赎罪机会——只要他们为我大秦征战杀敌,就能摆脱奴籍。

 秦律明文规定,奴隶若为国家立功可免除罪责。

 廷尉难道不知?”

 蒙武毫不退让地反击。

 总体而言,蒙武已视赵迟为晚辈,而赵迟出身雍城大营,实为蒙家一支。

 李思欲玩弄权谋,蒙武必定全力守护,看看到底谁占上风。

 “上将军此言差矣。

 秦律虽允许奴隶因功免罪,但赵迟不仅没将降卒转为刑徒军,还编入我大秦锐士,给予新兵一半薪饷,这无疑加重财政负担。”

 “此行为明显违逆秦律,这难道不是赵迟的过失?”

 “我知道赵迟出身雍城大营,受您器重,但若上将军因偏袒而忽视秦律,那是失职了。”

 李思仍紧抓赵迟违律问题,显然是铁了心要定罪。

 显然,李思对韩境及韩非之事皆已知晓。

 吴达之死在他看来定与赵迟脱不开关系。

 自韩非归秦,李思便察觉此事。

 李思对韩非始终心存戒备,韩非的存在让李思难以安心。

 尽管李思自视聪颖且自负,但在韩非面前,他常感到自身不足,也从未真正相信自己能超越韩非。

 若韩非返回秦帝国,必将成为他争夺相邦之位的强大对手。

 韩非虽为韩国人,但李思亦非纯粹的老秦人,在身份上二人并无差别。

 秦始皇不拘门第,唯才是举。

 赵迟助韩非除掉吴达,又保全其性命,此事令李思深感忌惮,两人由此结下深仇。

 秦始皇赐婚赵迟,更让李思愤懑,他曾有机会与大秦长公子联姻,却被赵迟破坏。

 后韩非归秦,又成劲敌,李思对赵迟怨恨至极,欲借机发难,将其从主将之位撤下。

 李思抓住赵迟违反秦法、优待降卒之事,欲加罪于他。

 蒙武却不退让,指出赵迟此举稳军心、防哗变,且秦法未必适用于一切情形。

 他认为此案应交由秦王裁定。

 李思请求严惩赵迟,蒙武则主张奖赏,双方争论激烈,群臣默然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