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集:暗中较劲(第3页)

 铺开《江南通志》,目光停在“胥溪运河”的条目上:这条连接太湖和长江的古老水道,因淤塞多年被世人遗忘,地图上只标着“可通小舟”。指尖重重敲在“高淳”的位置——那里既是日军的粮食仓库,也是杜志远老家的所在地。

 “通知清水大队长,”他穿上呢子大衣,“明天拂晓,突袭高淳老街,重点检查‘杜氏宗祠’的地窖。另外,派两艘炮艇堵住胥溪运河的入江口,我倒要看看,杜志远这次怎么飞。”

 尾声:雾起江淮

 高淳老街的晨雾里,杜志远看着宗祠天井里的古井,听着井下传来的挖石声。三天前他带着十几个青壮,用三夜时间挖通了古井到后街的地道,此刻第一箱药品正顺着竹篮往下送。

 “老东家,前街有鬼子!”守在巷口的少年气喘吁吁。杜志远摸了摸腰间的勃朗宁,忽然听见远处传来熟悉的汽笛声——是挂着英国旗的太古轮船公司货船,正鸣笛通过长江主航道。

 “走!”他拍了拍少年的肩膀,最后一箱药品刚吊入井底,前街就传来砸门声。当陈其业带着宪兵冲进宗祠时,只见供桌上摆着杜家先祖的牌位,香炉里的檀香混着硝烟味,在晨雾中袅袅升起。

 “杜志远!”他踢翻雕花供桌,却发现地窖入口早已用青砖封死,墙根处留着半片鱼形玉佩——那是他们当年在黄埔结拜时的信物。远处传来轮船的汽笛声,陈其业突然明白,杜志远这次用的是“明修栈道”之计:所有人都以为他会走胥溪运河,实则让货船混在洋商船队里,借着国际法的庇护堂而皇之通过封锁线。

 暮色中的长江上,杜志远站在“太古号”的甲板,看着身后渐渐缩小的南京城。衣袋里的密信写着:陈其业已升任汪伪航运总署稽查总长,不日将赴上海就职。他摸了摸藏在罗盘夹层里的新路线图——那是地下党刚开辟的“运河支线”,从太湖经嘉兴到杭州,沿途用茶楼、当铺作为新的中转站。

 江风带来远处的枪声,杜志远知道,这场看不见的战争,才刚刚开始。两个曾在黄埔江边纵论天下的少年,如今一个在阳光下为民族续命,一个在阴影里为虎作伥,命运的河流,终究在时代的漩涡里分岔成截然不同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