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集:《草原守望之疫病防控》

 第一章 警报响起

 六月的科尔沁草原,本该是牧草如茵、牛羊肥壮的时节。风裹挟着青草和野花的芬芳,掠过连绵起伏的绿色波浪,吹动着牧民们蒙古包上的经幡。然而,今年的草原,空气中却弥漫着一丝不同寻常的紧张气息。

 “杜队,刚接到苏木(注:蒙古语,相当于乡镇)长的电话,说是呼和诺尔嘎查(注:蒙古语,相当于村)那边,有牧民家的羊开始不对劲了。”通讯兵小李的声音带着一丝急促,将正在整理装备的杜志远从沉思中拉回。

 杜志远,身材挺拔,面容刚毅,眼神中透着久经考验的沉稳。他是“猎豹”应急救援团队的队长,这支队伍以高效、专业和无畏着称,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放下手中的绳索,接过小李递来的卫星电话,听筒里传来苏木长焦急的声音:

 “杜队长,情况不太好啊!老额吉家的几只羊,昨天还好好的,今天早上就没精打采,不吃不喝,体温还高得吓人,口鼻里还有分泌物……我们看着心里发慌,怕是什么不好的病。”

 杜志远的心沉了一下。草原上,牲畜就是牧民的命根子。一场疫病,如果不及时控制,可能会让牧民们一整年的心血付之东流,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苏木长,您先别急。”杜志远的声音冷静而有力,“立刻让牧民们不要移动病畜,做好隔离,不要让健康的牲畜接触到。我们马上就到。另外,我会联系自治区畜牧兽医总站,让他们派专家过来。”

 挂断电话,杜志远立刻下令:“小李,通知全队,五分钟后集合,目标呼和诺尔嘎查。装备带上防疫服、消毒器具、应急药品,还有通讯设备,保持和外界的联系。”

 “是!”小李立正应答,迅速去传达命令。

 杜志远又拨通了另一个电话,联系上了他的老熟人,自治区畜牧兽医总站的首席兽医师王建国。

 “老王,草原上可能出状况了。”杜志远简明扼要地描述了情况。

 电话那头的王建国也是个经验丰富的老手,一听描述,语气立刻严肃起来:“症状听起来有点像口蹄疫或者小反刍兽疫,这可不能大意!我马上带一支防疫小队和检测设备赶过去,咱们在呼和诺尔嘎查碰头。路上你让牧民先做初步隔离,千万别让病畜流动!”

 “明白,路上注意安全,草原深处信号不好,保持联系。”杜志远叮嘱道。

 五分钟后,一辆辆军绿色的越野车引擎轰鸣,划破了草原边缘营地的宁静。杜志远跳上领头的车,回头看了一眼队员们坚毅的脸庞,沉声说道:“同志们,草原需要我们。这次任务,是和疫病赛跑,我们必须赢!出发!”

 车队如同一支离弦之箭,驶入了广袤的草原。车轮碾过柔软的草地,扬起细碎的尘土,朝着那片笼罩在不安阴影下的呼和诺尔嘎查疾驰而去。

 第二章 初抵疫区

 越靠近呼和诺尔嘎查,空气中那股紧张的气氛就越发浓郁。原本在草原上悠闲吃草的牛羊少了许多,偶尔能看到几个牧民骑着马,脸上带着焦虑的神色,朝着同一个方向张望。

 车队在嘎查入口处被几位牧民拦住了。为首的是一位皮肤黝黑、脸上刻满风霜的中年汉子,他是嘎查的书记巴图。

 “杜队长,你们可算来了!”巴图看到杜志远,像是看到了主心骨,声音有些颤抖,“情况比我们想的还要糟,现在已经有七八户牧民家的羊出现症状了,还有几头牛也好像有点不对劲。”

 杜志远跳下车,拍了拍巴图的肩膀:“巴图书记,别慌。王建国教授的兽医团队马上就到。现在最重要的是控制住疫情,不能让它扩散。”

 他环顾四周,只见不远处的几个蒙古包旁,零星散落着几只卧在地上的羊,它们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确实如苏木长所说。

 “小李,”杜志远下令,“立刻设立警戒线,禁止任何无关人员和牲畜进入嘎查核心区域。通知各入口的牧民,看好自己的牲畜,绝对不能让它们乱跑。”

 “是!”小李迅速带领几名队员,拿出警示带和标识牌,开始布置封锁线。

 杜志远又对巴图说:“巴图书记,你带我们去看看病畜,让牧民们都先待在自己的蒙古包里,不要聚集,做好个人防护,尽量不要接触病畜。”

 在巴图的带领下,杜志远和几名队员穿上厚厚的白色防疫服,戴上口罩、手套和护目镜,走进了一户牧民的草场。一股混杂着牲畜粪便和异常分泌物的气味扑面而来,即使隔着口罩也能闻到。

 只见草场角落,几只羊蜷缩在一起,皮毛杂乱,眼睛半睁半闭,嘴边挂着白色的泡沫状分泌物。杜志远蹲下身,小心翼翼地观察着,他没有直接触碰,只是用随身携带的工具轻轻探查。这些羊的体温很高,精神状态极差。

 “症状很典型,”杜志远站起身,对身边的队员小张说,“把这些情况详细记录下来,包括病畜数量、症状、所在位置,还有接触过的牧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张点头,拿出本子和笔,认真记录。

 “杜队长,这到底是什么病啊?能治好吗?”巴图在一旁焦急地问,他身后的牧民老额吉眼眶通红,不停地抹着眼泪,那几只病羊是她辛辛苦苦养了大半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