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集:《舆论的漩涡》

 舆论风暴眼

 林舟站在演播厅后台,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口袋里的u盘。玻璃门另一侧,《科技前沿》节目的主持人正在调试耳麦,台下观众的议论声像潮水般涌来——其中一半带着愤怒,另一半藏着焦虑。

 “林博士,该您上场了。”助理小陈递来一瓶水,瓶身上的标签已经被她捏得发皱,“刚才收到消息,场外有抗议者举着‘禁止编辑人类基因’的标语,直播间的弹幕已经刷爆了。”

 林舟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衬衫领口。三天前,那则匿名泄露的临床报告像投入湖面的炸弹,在公众舆论里激起了滔天巨浪——剑桥研究所的基因编辑婴儿在出生后第二十八天,检测出x染色体上出现了一段未知的基因重组。

 “记住我们的核心立场。”林舟对团队成员点点头,推开门走进聚光灯下。台下立刻响起混杂的声音,有人举着写有“停止扮演上帝”的牌子,也有人挥动着支持技术进步的标语。

 “林博士,”主持人的问题尖锐如刀,“根据泄露的报告,Crispr-δ技术存在未被发现的风险。这是否意味着你们之前的监管框架完全失效?”

 林舟调出准备好的基因序列图谱,大屏幕上,那段异常的重组片段被标成醒目的红色。“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段序列变化目前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关联。我们的监测系统之所以能第一时间发现异常,正得益于之前建立的全球基因数据库——这恰恰是监管有效的证明。”

 观众席里传来质疑的嘘声。前排一位戴眼镜的女士突然站起来:“我是遗传学教授,但我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你们凭什么确定这段‘无害’的序列不会在几代后显现影响?人类基因库不是你们的实验室!”

 她的话引发了一阵骚动。林舟看向她胸前的铭牌——伦敦大学学院的伊丽莎白教授,三天前还在学术会议上支持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舆论的反转往往比dnA的突变更迅速。

 “伊丽莎白教授的担忧正是我们建立伦理审查机制的初衷。”林舟调出另一张图表,显示着从阿西洛马会议到现在的基因技术监管演进史,“从重组dnA技术到现在的基因编辑,科学界始终在自我约束中前进。这次发现的异常片段,我们已经启动了三级响应机制——”

 突然,观众席后排爆发出争吵声。一个穿连帽衫的年轻人抢过旁边女士的标语,用力撕成碎片:“我妹妹患有脊髓性肌萎缩症!如果不是你们这些保守派阻挠,她本该有治愈的机会!”

 “治愈?还是成为你们实验的小白鼠?”被撕了标语的女士涨红了脸,“去年那例基因治疗临床试验,有三个孩子出现了白血病,你们怎么不提?”

 现场顿时陷入混乱。导播急忙切到广告,林舟被工作人员护着退回后台,衬衫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小陈递来手机,最新的舆情监测显示,“禁止基因编辑”的话题讨论量在半小时内增长了300%,而支持继续研究的声音被淹没在愤怒的评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