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集:《舆论的漩涡》(第3页)
“现在是提问时间。”他看向台下,第一个举手的是位白发老人。
“我是退休的儿科医生。”老人颤巍巍地说,“五十年前,我看着脊髓灰质炎夺走孩子们的生命,后来疫苗问世,一切都变了。现在的基因编辑,会不会像当年的疫苗一样,多年后被证明是伟大的进步?”
林舟想起那些在病房里等待治疗的孩子,点头道:“有可能。但我们必须保持警惕,就像当年科学家们持续监测疫苗的副作用一样。科技的好处往往立竿见影,而风险却可能潜伏很久。”
一个戴红领巾的小女孩举起手:“老师说我们是未来的主人,那我们能参与决定吗?”
全场响起善意的笑声。林舟蹲下身,平视着她:“当然。我们正在设计青少年科技伦理委员会,每个学校都可以推荐代表,你们的意见会被写进监管规则里。”
讨论会持续了三个小时,从基因技术聊到环境伦理,从个人权利谈到社会责任。散场时,那位穿连帽衫的年轻人走过来,递给他一张照片——病床上的小女孩戴着耳机,正在看这场直播,脸上带着浅浅的笑容。
“她问什么时候能用上安全的治疗技术。”年轻人的声音有些哽咽,“我说,当所有人都明白这项技术的好处和风险时。”
林舟握紧那张照片,窗外的晚霞正染红天空。手机震动,是周明远发来的消息:世界卫生组织决定成立全球基因编辑监测中心,由各国轮流主导。
“下一站去哪?”小陈收拾着资料,远处的广场上,还有人在继续讨论刚才的话题,声音温和却坚定。
“去实验室。”林舟抬头看向星空,仿佛能看到那些在显微镜下舞动的基因链,“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完善跨代监测系统,制定更细致的风险评估标准。”
他知道,这场关于科技伦理的讨论永远不会结束。就像dnA的螺旋结构,进步与约束相互缠绕,才能支撑起人类文明的向上生长。而他们能做的,就是让这场讨论始终保持在理性与善意的轨道上,让每一个声音都被听见,每一种担忧都被认真对待。
走出博物馆时,林舟看到一群孩子围在露天屏幕前,用粉笔在地上画着双螺旋结构。他们的笑声清脆响亮,像极了科技最初的模样——充满希望,也带着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