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竹晴园
第226集:《新兴技术的连锁反应》(第2页)
首次模拟听证会上,Ai生成的虚拟人坐在投影屏中央,面孔由参与试验的肺癌患者、白血病患儿等100人的基因特征合成。“当你们为消除遗传病修改CCr5基因时,”虚拟人平静地开口,声音里混合着老人的沙哑与孩童的清亮,“是否考虑过这种突变会让后代对某些病毒失去天然抵抗力?就像700年前欧洲黑死病幸存者的基因,在今天反而增加了艾滋病风险。”
林砚忽然想起那位肺癌患者的女儿在朋友圈发的照片:老人坐在轮椅上,正给蹒跚学步的孙子喂苹果。配文写着:“医生说爷爷的基因突变能保护小宝贝不得疟疾,可谁知道百年后这会不会变成另一种风险?”她翻开笔记本,上次走访时画的全家福旁,新添了行小字:“伦理不是计算当下的利弊,而是敬畏未来的未知。”
春节前的深夜,加密系统突然弹出条特殊授权申请。来自北欧的基因研究中心希望使用那项“双重抵抗”基因突变数据,用于预防新生儿遗传性免疫缺陷。申请附件里,17对携带罕见病基因的夫妇录制了短片,其中位母亲举着超声波照片说:“我们不想让孩子重复痛苦,但更不想成为改变人类基因库的罪人。”
技术组的年轻人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授权倒计时,忽然拍了下桌子:“我们的系统能做到‘可控遗传’!”他快速调出基因开关设计图——在编辑目标基因时植入特殊启动子,让突变仅在特定环境下表达,且可通过药物逆转。林砚看着那串缠绕的dnA链示意图,突然觉得它们像极了孩子们玩的积木,既能搭成守护生命的城堡,也能拆成回归自然的散片。
除夕夜的实验室飘着饺子的香气。实习生举着平板冲进来说,非洲疟疾病区传来好消息,基于新发现的基因标记开发的疫苗,让当地儿童感染率下降了47%。投影屏上,技术关联图谱的最新版本正在自动生成,基因编辑技术推倒的第一张骨牌旁,新长出的分支上写着“平衡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