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集:《太空探索中的伦理考量》(第3页)
\"更麻烦的是月球轨道。\"张野的影像突然接入通讯,\"月神矿业的开采活动产生了大量碎石,已经形成了新的环月碎片带。\"
团队紧急赶往月球轨道清理站。站长王丽指着舷窗外的景象:\"上个月有块直径五米的火箭残骸差点撞上月面望远镜,我们的激光清除系统根本来不及锁定。\"
林夏穿上舱外活动服,漂浮到清理站外部。那些旋转的碎片在阳光下闪烁,像一把把锋利的刀片。她伸手触碰一块扭曲的金属片,上面还残留着烧灼的痕迹。
\"这是十年前'开拓者'号探测器的残骸。\"王丽的声音在通讯器里响起,\"当时为了节省成本,没有设计受控坠毁程序。\"
陈默正在调试新型捕获网:\"我们的方案是用电磁网捕获碎片,再用离子推进器将其送入大气层烧毁。但问题是,很多碎片属于不同国家和公司,产权界定非常复杂。\"
林夏突然指向远处一团闪烁的光点:\"那是什么?\"
王丽放大图像,脸色瞬间变得苍白:\"是中国的'天眼'太空望远镜,它的太阳能板被碎片撞坏了,正在失控旋转。\"
团队立刻驾驶救援飞船靠近。望远镜的主镜面已经出现裂纹,太阳能帆板像受伤的翅膀般歪斜着。林夏操控机械臂小心翼翼地靠近,突然发现一块尖锐的金属片正朝着望远镜的馈源舱飞去。
\"快躲开!\"陈默大喊。
林夏猛地推动机械臂,金属片擦着她的头盔飞过,在舱体上划出一道火花。她看着馈源舱上那个精密的接收器,突然想起建造时工程师说过,那里凝聚了三千名科研人员的十年心血。
\"必须把它拖到安全轨道。\"林夏调整机械臂的抓握角度,\"否则再碰撞一次就彻底报废了。\"
救援持续了整整六个小时。当望远镜终于被稳定在同步轨道时,林夏的舱外活动时间已经超出了安全极限。她漂浮在地球的弧线之上,看着那些缓缓转动的太空垃圾,突然觉得人类在宇宙中留下的第一个永恒印记,竟然是这些漂浮的墓碑。
三个月后,《近地轨道清理公约》正式生效。所有航天机构和公司被要求缴纳太空环境修复基金,用于碎片清理和防碰撞系统研发。林夏站在新落成的太空垃圾博物馆里,看着那块差点毁掉天眼望远镜的金属片,旁边的说明牌上写着:\"宇宙不会记住我们的成就,但会永远记得我们留下的痕迹。\"
星辰的守则
\"氦-3开采规范修订案通过,要求保留20%的月球极地冰盖。\"
\"外星信号接触准则更新,增加了全球公投机制。\"
\"近地轨道垃圾税正式实施,按发射质量阶梯征收。\"
林夏看着全息屏幕上滚动的新闻,突然觉得那些曾经激烈争论的伦理准则,已经像星光一样融入了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里。陈默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新的报告:\"火星殖民计划的伦理评估请求,他们想在乌托邦平原进行大规模 terraforming(地球化改造)。\"
林夏翻到报告的最后一页,那里附着一张火星的照片,红色的地表上,一个小小的绿色实验舱像颗种子般扎根在尘土里。她想起第一次踏上月球时,那双在月尘中留下的脚印,如今已经变成了一条通往星辰大海的道路。
\"告诉他们。\"她合上报告,看向舷窗外缓缓转动的蓝色星球,\"我们可以在火星上种出第一朵花,但永远不该忘记,那片红色的土地本身,就是宇宙最珍贵的遗产。\"
陈默点头离开后,林夏调出了《太空伦理守则》的最新版本。在序言的最后,她加上了一句话:\"所有探索的终点,都应该是对生命更深的敬畏。\"
远处的空间站舷窗反射着阳光,像一颗镶嵌在黑色天鹅绒上的钻石。林夏知道,人类的脚步永远不会停下,但那些刻在星河里的伦理准则,会像灯塔一样,指引着文明在宇宙的海洋里,既勇敢前行,又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