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集:《深海探测的伦理准则》(第3页)

 “不是几只,是整个生态链的基石。”林岚播放了一段延时摄影:被采矿机器人搅起的沉积物云团,在三个月内扩散了200平方公里,原本覆盖海床的贻贝群落全部消失,依赖它们生存的盲鳗数量锐减91%。“这些数据来自康泰集团自己的环境评估报告,只是你们把它藏在了附录第37页。”

 会场后排突然响起掌声,来自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代表举起一份签名簿:“已有112个国家的科研机构同意,在未完成生态普查的海域暂停采矿。”周明宇趁机拿出《深海科技伦理准则》草案,投影在大屏幕上——

 “第一条:禁止在生态基线未探明的海域开展开采活动;第二条:所有深海作业必须同步进行生态修复实验;第三条:建立跨国监测网络,对违规企业实施全球禁入……”

 张启明的脸色越来越难看,直到他的律师在耳边低语了几句。当投票开始时,康泰集团出人意料地投了赞成票。会后林岚才得知,他们的深海采矿许可证被太平洋岛国联盟集体否决了,对方要求必须符合新的伦理准则才能重新申请。

 半年后,“守望者号”再次驶向马里亚纳海沟。林岚站在甲板上,看着新安装的生态修复舱——里面培育着从采矿区抢救出的珊瑚幼虫,它们的基因被做了微小修饰,能更快适应被扰动的环境。

 小陈突然指着声呐屏幕尖叫:“看!是上次那只透明端足类!”探照灯下,它的身后跟着数十只幼体,在海水中划出蓝色轨迹,像一串流动的省略号。

 林岚想起周明宇在准则发布会上说的话:“伦理不是科技的枷锁,而是指南针。”她打开加密通讯器,向国际监测中心发送最新数据,屏幕右上角弹出提示:已有87家企业签署准则,覆盖全球76%的深海采矿项目。

 深海的黑暗中,“深渊信使号”的新探测臂正轻轻放下——这次它携带的不是采样设备,而是一个小型生态监测站。当太阳能板在海沟底部展开时,林岚仿佛看到,人类在深渊中种下的第一盏信号灯,正透过7000米海水,向地球深处传递着某种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