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集:《太空殖民的伦理底线》(第2页)

 她给火星车工程师周深发去消息:"宣言第12条的'非殖民化选项'需要细化。如果一个社区想脱离地球管辖,该如何保障他们的权利?"

 周深的回复附带一张照片:火星"开拓号"前哨站的舱门被改造成了旋转门,一半漆着马库斯航天的标志,一半画着国际宇航联合会的徽章。"先驱者们已经自己制定了临时公约,既接受公司的物资补给,也向全球科研机构开放数据。也许答案不在会议室里。"

 三、旋转门里的公约

 林夏第一次踏上火星时,沙尘暴正裹着氧化铁粉末敲打着登陆舱的舷窗。周深戴着改装过的头盔来接她,面罩上叠加着实时翻译的火星通用语——一种混杂着汉语、英语和斯瓦希里语的新方言。

 "欢迎来到'旋转门'社区。"周深的声音通过骨传导传来,他指向远处半球形的栖息地,"左边是马库斯公司的生活区,右边是自治社区。上个月刚通过新章程,任何居民都可以自由选择归属,就像穿过那扇旋转门。"

 栖息地中央的广场上,三十名先驱者围坐在全息投影旁,正在修订《火星临时伦理宪章》。林夏注意到,投影屏幕的边缘闪烁着《太空殖民伦理宣言》的条款,但中间的内容已经被密密麻麻的批注覆盖。

 "马库斯总部想让我们优先开采氦-3,"负责农业实验的哈桑摘下手套,露出指尖的老茧,"但我们投票决定先种出能在火星土壤生长的小麦。"他指向气闸舱外的试验田,绿色的麦苗在人工光照下泛着荧光,"按照宣言第5条,生存权优先于资源开发权。"

 小主,

 通讯器突然响起马库斯的全息影像,这位巨头的脸因为信号延迟而有些扭曲:"林博士,你的宣言正在毁掉投资回报周期。我的股东们不关心小麦,他们要的是氦-3。"影像突然切换成月球基地的画面,铁丝网已经换成了带电屏障,"如果你们不能保证产权,我们将采取自卫措施。"

 哈桑突然站起来,把小麦样本举到全息镜头前:"马库斯先生,你知道这些麦种来自哪里吗?是墨西哥农民保存的古老品种,经过肯尼亚农业专家改良。它们不属于任何公司,就像火星不属于你。"

 当晚的沙尘暴里,林夏在旋转门旁发现了新刻的标语:"这里没有老板,只有邻居。"周深告诉她,上个月有五名马库斯公司的员工申请转入自治社区,理由是"不想为了氦-3错过人类第一次在异星种出粮食的时刻"。

 四、小行星带的共享协议

 当"希望号"科研船驶入小行星带时,林夏正在修订宣言的补充条款。全息屏幕上,编号为2024-pQ的小行星表面,中国的采矿机器人与马库斯航天的设备正并排工作,机械臂上都挂着同样的蓝色标识——那是根据新协议设计的共享开发标志。

 "他们终于同意共享矿脉坐标了。"周深的声音带着笑意,他正在远程操控机器人采集铂金样本,"上个月在月球召开的社区大会上,马库斯公司的代表被问得哑口无言——当自治社区用自己种的土豆养活了被困的公司员工后,没人再提'产权'这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