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集:《太空殖民的伦理底线》(第3页)
林夏调出实时传输的月球画面:曾经的带电屏障被改造成了物资交换站,地球运来的设备在这里按需分配,不再看所属公司的标志。最让她动容的是那个新增的儿童活动区,穿着不同颜色宇航服的孩子们正在失重环境下追逐一个印着《太空殖民伦理宣言》字样的光球。
通讯器突然接入紧急信号,是来自木星轨道的求救——马库斯航天的"远航者号"探测器在采集木卫二冰层样本时发生故障,氧气储备不足。而附近只有印度航天局的科研站有救援能力。
"按照旧规则,他们应该先签署资源共享协议才会施救。"周深的手指悬在通讯按钮上,"但昨天印度站长发来了新消息。"
林夏点开消息,只有一行字:"宣言第17条:在太空中,人类只有一种身份。"她看着全息屏幕上,印度的救援船正冲破木星的光环,尾焰像一道明亮的伦理宣言,"他们已经出发了。"
五、星辰间的宪章
五年后的联合国大会上,林夏站在重新设计的发言席前。这里不再有国家席位的划分,而是按照太空社区的地理分布排列——火星区、月球区、小行星带区,每个区域的代表都戴着同样的蓝色徽章。
马库斯的全息影像出现在大屏幕上,他的机械义肢已经换成了更轻便的型号,脸上的傲慢被一种新的温和取代:"马库斯航天正式放弃对所有太空资产的独占权,将按照《太空殖民伦理宣言》的框架,与全球共享开发收益。"他身后的画面里,火星上的氦-3加工厂正在向发展中国家的飞船加注燃料。
林夏翻开最新版的宣言,第23条是新增的"文明尊重条款":"若发现外星文明,任何地球实体不得宣称代表全人类,需通过全球公投决定接触方式。"她想起上周收到的报告,火星望远镜发现了一颗可能存在液态水的系外行星,观测数据正通过共享网络向全球科研机构开放。
会议结束时,所有代表起身鼓掌。林夏望着穹顶投影上的星河,突然明白真正的伦理宪章不在纸面上,而在那些在火星种小麦的农民、在月球交换物资的工程师、冲向木星救援的宇航员心里。
返回地球的飞船穿越大气层时,舷窗外的火焰像一条金色的纽带。林夏的通讯器收到来自"旋转门"社区的消息,是哈桑发来的新麦种照片,麦穗上结着饱满的谷粒。附言里写着:"我们计划在明年种出能适应火星重力的水稻,种子来自中国云南的梯田。这才是真正的太空共享,不是吗?"
她抬头看向星空,那些曾经被视为资源或领土的星球,此刻都变成了人类文明的新邻居。而那部不断被修订的伦理宣言,就像一颗永不熄灭的导航灯,在星辰间指引着一条不重复历史错误的道路——那里没有殖民与独占,只有所有生命在宇宙中应有的尊严与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