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集:《教育科技的伦理导向》(第2页)
家长们也变得越来越焦虑,他们只关注孩子在“智学宝”上的成绩排名,不断给孩子施加压力,让他们花更多时间在“智学宝”上做题。孩子们的课余时间被大量的练习题填满,失去了玩耍和发展兴趣爱好的机会,身心健康也受到了影响。许多学生出现了近视、焦虑等问题,校园里的欢声笑语越来越少。
而“智学宝”背后的公司,为了追求更高的商业利益,不断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包括答题习惯、学习时长等。甚至,他们还试图采集学生的心理数据,想通过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推出更具针对性的“提分策略”,进一步吸引学生和家长购买服务。教育在这种过度追求成绩提升的氛围中,逐渐异化,变成了一场冰冷的数字游戏。
第四章:觉醒的声音
就在教育生态日益恶化的时候,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发出觉醒的声音。李教授是一位教育专家,他在深入研究了Ai教育产品的使用情况后,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他在各种学术会议上大声疾呼,指出Ai教育产品不应只关注成绩提升,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是塑造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良好品德的个体。而现在的‘智学宝’等产品,却把学生变成了做题机器,这是对教育的亵渎。”李教授的发言引起了一些媒体的关注,相关报道让更多人开始反思Ai教育产品的现状。
与此同时,一些老师和家长也逐渐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林悦的班主任王老师,看着班上学生们日益僵化的思维和越来越差的精神状态,内心充满了愧疚。他开始尝试减少“智学宝”的使用频率,重新设计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但却遭到了部分家长的反对。这些家长认为王老师是在耽误孩子提分,他们已经习惯了依靠“智学宝”来提升孩子成绩。
第五章:伦理指南的诞生
面对Ai教育产品引发的教育异化问题,一群教育专家、科技学者和伦理学家组成了一个团队,他们决心制定一套规范,来引导Ai教育产品走上正确的道路。经过数月的研究和讨论,《教育科技伦理指南》终于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