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集:《海洋碳封存的伦理生态保障》(第2页)
张启明的脸色沉了下来,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语气也变得强硬:“林队长,说话要讲证据。我们公司的技术完全符合国际标准,每一批注入的二氧化碳都经过了严格检测。如果你拿不出更确凿的证据,就不要在这里危言耸听,影响我们项目的正常推进。”
双方不欢而散。林深走出“深海封存”公司的大楼,看着街上川流不息的汽车,心里充满了无力感。现在全球都在面临碳中和的压力,像“深海封存”这样的项目,背后牵扯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策支持,仅凭一份检测报告,根本无法撼动他们的地位。
回到科考船,林深召集了团队的核心成员开会。副队长周涛是海洋生态学专家,头发已经花白,却依旧精神矍铄;还有法律专家赵娜,曾经打赢过好几起环保公益诉讼;以及年轻的技术骨干小陈,负责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
“现在的情况很棘手。”林深将昨天的遭遇告诉大家,“‘深海封存’公司不承认问题,而且他们背后有资本和政策支持,我们想要叫停项目,几乎不可能。”
周涛叹了口气,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我研究了他们公布的技术方案,理论上,如果二氧化碳提纯不彻底,确实可能携带重金属杂质。而且深海注入会改变局部海域的压力和化学环境,即使没有杂质,也可能导致海水酸化。更严重的是,如果封存岩层出现裂缝,二氧化碳泄漏,后果不堪设想。”
“从法律层面来说,我们现在掌握的证据还不够充分。”赵娜推了推眼镜,语气冷静,“虽然检测到了汞元素和生物死亡,但要证明这两者与碳封存项目存在直接因果关系,还需要更多的数据支持。而且项目许可文件里有免责条款,他们完全可以用‘技术风险’来搪塞。”
小陈突然举起手,眼神里带着一丝兴奋:“林队,我有个想法。我们可以构建一个海洋生态模型,模拟碳封存项目对周边海域的长期影响,包括海水酸化、生物多样性变化等。如果能预测出未来十年、二十年的生态灾难,或许能引起政府和公众的重视。”
林深眼前一亮,这确实是个可行的办法。他点了点头:“好,就这么办。小陈,你负责模型构建,需要什么数据随时跟我讲;周老师,你协助小陈完善生态参数,确保模型的准确性;赵娜,你继续搜集‘深海封存’公司的违规证据,尤其是他们的提纯流程和检测记录。我们一定要拿出足够有力的证据,阻止这个项目继续破坏海洋生态。”
接下来的一个月,团队所有人都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小陈几乎每天都泡在实验室里,调试模型参数,周涛则带着队员们一次次潜入深海,采集更多的样本数据。赵娜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到了“深海封存”公司的前员工,得知他们为了赶工期,确实经常省略部分提纯步骤,而且检测报告存在造假情况。
这天,小陈突然冲进林深的办公室,手里拿着一份打印出来的模型预测图:“林队,你看!按照我们的模型预测,如果‘深海封存’继续按照现在的规模注入二氧化碳,五年内,这片海域的珊瑚礁将全部白化死亡,十年内,渔业资源会减少60%以上,甚至可能影响到整个南海的生态链。”
林深看着图上红色的预警区域不断扩大,心里一阵刺痛。他拿起预测报告和赵娜搜集到的证据,立刻驱车前往市环保局。这一次,他终于见到了环保局局长王建国。
王建国看完所有材料,沉默了很久。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大海,语气沉重:“林队长,说实话,我早就收到过关于‘深海封存’项目的投诉,但现在碳中和是国家战略,我们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如果叫停这个项目,短期内很难找到其他替代方案。”
“王局长,减排不能以牺牲海洋生态为代价。”林深激动地说,“这片海域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生态保护区,一旦生态链被破坏,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无法恢复。我们已经有了模型预测和违规证据,难道还要等到灾难发生才采取行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