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集:《海洋碳封存的伦理生态保障》(第3页)

 王建国转过身,眼神复杂地看着林深:“我知道你们的担忧,但这件事不是我一个人能决定的。这样吧,我会把你们的材料上报给省环保厅,同时组织专家对‘深海封存’项目进行重新评估。在评估结果出来之前,我会要求他们暂停项目,不得继续注入二氧化碳。”

 林深松了一口气,这已经是目前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了。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三天后,王建国打来电话,语气带着歉意:“林队长,对不起,省厅那边驳回了我的申请。‘深海封存’公司跟几家大型国企有合作,他们承诺会加大投资,改进技术,省厅最终决定让项目继续推进,但要求他们每季度提交一次生态监测报告。”

 林深拿着电话,半天说不出话来。他知道,所谓的“改进技术”和“生态监测报告”,很可能只是走走形式。

 就在团队陷入绝望的时候,周涛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既然官方途径走不通,我们不如将所有证据和模型预测结果公之于众,借助公众的力量给政府和企业施压。现在的年轻人都很关注环保,只要引起舆论关注,他们就不得不重视。”

 大家一致同意这个方案。赵娜整理了所有证据,包括检测报告、前员工证词、模型预测图,制作成一份详细的公开信。小陈则联系了几家知名的环保媒体,希望他们能帮忙发声。

 公开信发布的第一天,就引起了轩然大波。#海洋碳封存破坏生态#的话题迅速登上热搜,网友们纷纷转发评论,指责“深海封存”公司的不负责任,要求政府叫停项目。很多海洋生物学家、环保组织也站出来声援林深的团队,呼吁重视碳封存技术的生态风险。

 “深海封存”公司股价暴跌,张启明不得不召开新闻发布会,承诺会立即停止项目,全面整改,并接受第三方机构的检测。政府也迫于舆论压力,成立了专项调查组,重新评估碳封存项目的可行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调查组进驻后,林深的团队全程配合,提供了所有数据和证据。经过一个月的调查,调查组最终公布了结果:“深海封存”公司存在违规操作,二氧化碳提纯不彻底,导致重金属泄漏,且项目选址未考虑海洋生态保护,责令其永久停止该项目,并赔偿海洋生态损失。

 同时,调查组还邀请林深的团队参与制定《海洋碳封存伦理保障指南》,确保未来类似项目不会再对海洋生态造成破坏。

 在指南制定过程中,团队提出了四项核心原则:禁止在珊瑚礁、渔业资源密集区实施碳封存项目;注入的二氧化碳必须经过严格的纯度检测,确保不含毒杂质;建立长期生态监测机制,持续跟踪50年以上;项目收益的20%用于海洋生态修复。

 这些原则最终被纳入指南,成为我国海洋碳封存项目的行业标准。

 半年后,林深再次带着团队潜入曾经的碳封存项目海域。这一次,他看到了不一样的景象:零星的珊瑚幼虫附着在岩石上,几只小丑鱼在海葵间穿梭,磷虾群又重新出现在了探照灯的光束中。

 “林队,水质检测结果出来了,ph值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汞含量也检测不到了。”小陈的声音在对讲机里响起,带着抑制不住的喜悦。

 林深看着眼前生机勃勃的海洋世界,心里充满了欣慰。他知道,海洋生态的恢复还需要很长时间,但至少,他们守住了这片深蓝,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个健康的海洋环境。

 阳光透过海水,在海面上洒下一片金色的光斑。林深调整潜水器的方向,朝着更深处的海域游去,那里还有更多的秘密等待他们去探索,更多的生态需要他们去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