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集:《智能电网的伦理应急调度规则》

风暴下的电流准则

 “嘭!”玻璃幕墙在第七次冲击波中发出令人牙酸的脆响,林野盯着监控屏上跳动的红色警报,指节因用力攥着鼠标而泛白。台风“海燕”登陆后的第三小时,滨海市电网总负荷已跌破安全阈值,城西变电站的三号主变温度曲线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飙升,像一条即将挣脱束缚的火龙。

 “林工!开发区铝厂申请紧急供电,他们的熔炉冷却系统快撑不住了!”实习生小陈抱着平板电脑冲进主控室,屏幕上闪烁的企业代码刺眼——那是市里纳税前三的重工业企业,每年给电网公司带来近千万的配套服务费。

 林野没有立刻回应,目光转向另一侧的民生监测面板。医院iCu的备用电源续航仅剩45分钟,老旧小区的电梯困人警报已累计17起,而居民楼的供暖系统因为电压不稳,已有超过两百户家庭的室温跌破10c。

 “告诉铝厂,按三级预案执行限电。”他按下内部通讯器,声音比平时低了几分,“优先保障第一人民医院和城西居民区的供电,把备用发电机调到满载状态。”

 “可……铝厂那边说要是熔炉停了,损失至少五千万,还会影响下个月的出口订单。”小陈的声音带着犹豫,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平板边缘,“张总刚才也发消息问情况,暗示要‘兼顾重点企业’。”

 林野猛地抬头,窗外的雨幕已经模糊了城市的轮廓,主控室的应急灯忽明忽暗。他想起三年前那场暴雪,当时为了保障汽车制造厂的生产线,他们切断了三个老旧小区的供电,结果导致一位独居老人因暖气中断引发心梗,最终没能抢救回来。那天老人家属在电网公司门口举着黑白照片的样子,至今仍像针一样扎在他心里。

 “重点企业的损失可以计算,但人的生命和基本生活不能。”林野站起身,走到巨大的电网拓扑图前,指尖划过代表医院和居民区的绿色节点,“你去协调抢修队,先把医院的双回路供电接通,再派人去小区检查电梯和供暖设备。铝厂那边我来沟通。”

 他拨通了铝厂负责人的电话,听筒里立刻传来急促的质问:“林工,你们到底怎么回事?再不给电,我们的熔炉就要报废了!知道这会给市里造成多大损失吗?”

 “王总,我理解你的难处,但现在台风导致电网负荷超限,必须优先保障民生用电。”林野尽量让自己的语气保持平稳,“我们已经调配了两台应急发电机支援你们的冷却系统,能保证设备不损坏,但生产线必须暂停。等电网负荷恢复正常,我们会第一时间给你们恢复供电。”

 “应急发电机?那玩意儿够干什么的!”王总的声音陡然拔高,“我已经给李副市长打过电话了,他让你们优先考虑我们厂的需求!你们这是不顾大局!”

 电话那头的忙音传来时,林野的眉头拧得更紧了。他知道,在极端天气下,类似的博弈每天都在上演。企业的经济利益、政府的政绩考量,往往会让民生需求在资源分配中处于弱势。如果没有明确的规则约束,电网调度很容易偏离最初的初衷。

 “或许,我们需要一套真正以民生为核心的应急准则。”这个念头像一道闪电,突然划过林野的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