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集:《智能交通的伦理通行优先级规则》(第2页)
“平衡?”林野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如果平衡的代价是让老人在雨里等十分钟,那这种平衡本身就有问题。”
就在两人争执不下时,陈曦突然开口了。她把笔记本电脑转向众人,屏幕上显示着一个复杂的流程图:“其实昨天的事件,暴露的是现行规则的漏洞。我们统计了过去半年的交通数据,像这样的‘优先级冲突’事件,每个月都会发生至少30起。”
她指着流程图上的红色节点:“比如行人与非机动车的冲突,载人车辆与货运车辆的冲突,甚至有时候,不同系统的算法判定标准都不一样。就像昨天的公交系统,它的内置规则里有‘无障碍优先’条款,所以会强制降速,但货运系统的规则里,‘冷链安全’的权重更高——这就导致了两个智能系统的决策矛盾。”
张磊叹了口气,靠在椅背上:“陈博士,我们找你来,就是想解决这个问题。上周局里收到了十多起类似的投诉,有行人抱怨车辆不避让,有司机抱怨行人乱穿马路,还有公司投诉智能系统的判定不公平。再这么下去,恐怕要出大事。”
陈曦点了点头,调出另一份文档:“所以我和团队草拟了一份《智能交通伦理通行规则》,核心是确立一个统一的优先级标准。”她的手指在屏幕上划过,一行加粗的文字跳了出来:“行人>非机动车>载人车辆>货运车辆。”
“什么?”王鹏一下子站了起来,“货运车辆排最后?那我们的冷链货物怎么办?生鲜产品耽误几分钟就会变质,损失谁来承担?”
“我知道这会影响货运效率,但生命安全必须放在第一位,”陈曦的语气很坚定,“我们做过测算,如果严格执行这个优先级,货运的平均延误时间会增加3分钟,但行人的通行安全率能提升40%。而且我们还加了补充条款,比如对冷链、急救等特殊货运车辆,可申请临时优先级,但需要提前24小时报备,并且配备人工监控员。”
林野忍不住点头:“这个规则合理。昨天如果按照这个优先级,我的车会自动避让老人,货运车也不会因为算法冲突而差点追尾。”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陈曦继续说道,“我们要求所有自动驾驶车辆,必须内置‘生命优先’算法。也就是说,即使面临自身损坏的风险,只要检测到有行人或非机动车处于危险区域,系统必须优先避让,不能因为怕撞坏车而选择牺牲生命。”
张磊皱了皱眉:“那如果出现极端情况呢?比如一辆自动驾驶汽车前方突然出现一群行人,左边是墙,右边是另一辆车,只能二选一——这种时候,系统该怎么决策?”
“我们禁止通过算法优化‘牺牲少数人保护多数人’的场景,”陈曦的声音很严肃,“因为任何把生命量化比较的算法,本质上都是对人权的不尊重。遇到这种极端情况,系统只能选择最小伤害的方式,但前提是不能主动牺牲任何一方。比如可以紧急制动,同时发出警报,而不是主动转向撞向少数人。”
王鹏沉默了片刻,终于坐了下来:“那路口的通行呢?现在很多路口都是智能信号控制,有时候信号变灯太快,行人还没走完就变成红灯了。”
“我们考虑到了这一点,”陈曦调出路口设计图,“所有路口都会保留‘人工紧急干预按钮’,安装在行人等待区和公交站台上。如果遇到信号故障或者紧急情况,任何人都可以按下按钮,强制让所有车辆停车,优先让行人通过。而且按钮按下后,系统会自动记录事件,后续会有工作人员核查,避免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