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集:《智能物流的伦理配送优先级规则》(第3页)

 会议室里静得能听到外面的雨声。过了一会儿,王教授开口了:“我干物流几十年了,最难忘的就是汶川地震的时候,我们车队冒着余震,把物资送到灾区。那时候没人谈钱,大家都只有一个念头,赶紧把东西送过去,能多救一个是一个。现在条件好了,怎么反而把初心忘了?”

 不知是谁先点了头,接着,越来越多的人举起了手。“行,我们配合。”之前那个西装革履的负责人说,“虽然会有损失,但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人等着救命。”

 林野松了口气,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当天下午,技术团队就进驻了各大物流企业,调整智能调度系统的优先级。应急指挥中心的公共平台也正式上线,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每一辆物流车的位置、配送物资类型和预计到达时间。林野看着屏幕上的红色光点开始动起来,朝着城郊的应急仓库驶去,眼眶突然有点发热。

 傍晚的时候,第一批抗病毒药物终于送到了隔离点。林野跟着货车过去,看到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忙着卸货,脸上都带着久违的笑容。一位护士走过来,递给她一瓶矿泉水:“林队,太谢谢你们了,再不来,我们的库存就真的见底了。”

 林野接过水,看着远处排队领药的居民,心里暖暖的。他拿出手机,打开公共平台,上面已经有不少居民留言:“看到我的大米在配送了,谢谢!”“药品终于到了,放心了。”“这个平台真好用,能实时看到进度,不焦虑了。”

 就在这时,小陈跑过来,手里拿着一份报表:“林队,你看,今天下午已经有十五车应急物资和民生必需品送到了各个点,比昨天多了三倍。而且,没有一家物流企业再以‘运费高’为由优先送商业货物了。”

 林野点点头,又看向屏幕。雨还在下,但屏幕上的光点却越来越多,像一条条绿色的河流,朝着需要的地方奔去。他知道,这条“绿道”不仅是物资配送的通道,更是连接人心的通道。在灾难面前,技术或许会有冷漠的时候,但只要人守住“人命优先”的底线,就一定能把温暖送到每一个需要的人身边。

 晚上,林野回到指挥中心,看着窗外的雨渐渐小了。他拿起那份《智能物流伦理配送规则》,在末尾写下一句话:“规则的意义,不在于冰冷的条款,而在于让每一份物资,都能及时送到最需要的人手里。”

 他相信,只要这份初心不变,无论未来遇到多大的灾难,这条“绿道”都会一直畅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