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

第6章 孙权断盗马案(第2页)

 三、雷霆手段:从断案到立威

 案情明晰后,孙权展现出超乎年龄的果决。他召集江东诸将,当众宣读沈友通敌证据,并援引《汉律》:“盗官马者斩,通敌者族!”(盗窃官府马匹者处斩,勾结外敌者灭族!)沈友仍妄图狡辩:“吾家世代忠良,岂有反心?”孙权冷笑,掷出密信:“此信可证,汝与山越约定‘取吴郡,分三县’,当如何解释?”

 处决当日,孙权亲监刑场。《江表传》载:“友临刑,颜色不变,谓权曰:‘恨不见天下太平。’权叹曰:‘汝若早从正道,何至于此?’”(沈友临刑时神色自若,对孙权说:“遗憾不能见到天下太平。”孙权叹息:“你若早日归正,何至如此?”)

 此案牵连沈氏宗族百余人,孙权却并未赶尽杀绝。他赦免沈友之子,令其“守祖业,缴部曲”,并公开宣称:“罪在首恶,不株无辜。”这一举措既震慑了豪强,又彰显仁德,《吴书》赞其“恩威并施,人心始附”。

 四、深远影响:制度改革与人心归附

 盗马案后,孙权借机推行两项新政:

 1. “马政收归”:颁布《畜马令》,规定“民间养马十匹以上,半数入官”,彻底切断豪强私养骑兵的渠道。《吴郡志》记载,此令推行初期,士族抵触强烈,但孙权派鲁肃“以法理喻之,以兵威临之”,三月内便收缴战马千余匹。

 2. “部曲登记”:要求各地豪强上报私兵数量,违者以“通贼”论处。据《三国志·吕范传》,吕范亲自督办此事,“杖杀抗命者七人”,最终将江东私兵纳入官方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