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
第20章 辽东王公孙度(第2页)
三、远交近攻:乱世中的生存智慧
公孙度的高明之处,在于巧妙利用地缘优势“两头取利”。他一方面拒绝袁绍的拉拢,《典略》载其回复使者:“袁本初(袁绍)虽强,隔千里,安能制我?”另一方面,又与孙策通好,“遣校尉宿舒、阆中令孙综称臣于策,并献貂马”,换取江东支持。
对高句丽等周边势力,公孙度恩威并施。他曾“东伐高句骊(li),寇钞(chao,劫掠)其国”,迫使高句丽称臣;又在襄平(今辽宁辽阳)修建“平郭城”,作为控制辽东半岛的要塞。《东夷传》记载,当地百姓歌谣唱道:“公孙公,威如虎,海东六国皆来舞。”
四、家族兴衰:从霸业到覆灭的宿命
建安九年(204年),公孙度病逝,其子公孙康继位。康继承父志,“破高句丽,屠其城”,并在公元209年“斩袁尚、袁熙,传首曹操”,获封“襄平侯,拜左将军”。但家族的巅峰背后,已暗藏危机。
公孙渊掌权后,试图在魏、吴之间“两头通吃”。他先接受孙权册封“燕王”,后又杀吴使降魏。这种反复无常的策略激怒了魏明帝曹叡,景初二年(238年),司马懿率四万大军远征辽东。《汉晋春秋》记载,襄平城破时,“男子年十五以上七千余人皆杀之,以为京观(积尸封土)”,公孙氏三代经营的辽东政权彻底覆灭。
五、野史遗闻:“玄菟奇人”的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