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
第49章 儒将风流羊叔子(第2页)
他组织士兵垦荒屯田,当年就收获粮食百万斛(hu,古代容量单位,一斛为十斗);又修建学校,安抚流民,短短几年,荆州从"边境战区"变成了"鱼米之乡"。最绝的是他的"攻心战术":每次与吴军交战,必先约定时间,从不搞偷袭;抓到东吴俘虏,不仅好酒好菜招待,还送回家乡。有次晋军打猎,误射了东吴百姓的猎物,羊祜立刻派人送还,还附上道歉信。
这些操作把东吴军民整不会了,连陆抗都忍不住感叹:"羊公(羊祜)德量,吾等不及也!"(《晋书·羊祜传》)更离谱的是,东吴边将居然开始偷偷给羊祜送情报——这哪是打仗,分明是在拼"谁更得人心"!
三、灭吴方略:十五年磨一剑的布局
羊祜在荆州一待就是十五年,表面上岁月静好,实则在暗中筹备灭吴大计。他绘制了详细的长江水文图,标注出东吴每一处军事要塞;又培养了王濬(jun)等一批水军将领,在巴蜀打造战船。有人笑他"太谨慎",羊祜却意味深长地说:"伐吴非一日之功,需静待天时。"(《资治通鉴》载:"吴平则胡自定,但当速济大功耳。")
咸宁元年(275年),羊祜上书司马炎,提出着名的《请伐吴疏》。他详细分析了东吴内政腐败、兵力分散等弱点,主张水陆并进,一举灭吴。这份战略规划,几乎成了后来晋军灭吴的行动指南。可惜当时朝中有不少大臣反对,司马炎也犹豫不决,错失了最佳战机。
四、羊陆之交:超越阵营的传奇羁绊
在正史和野史的记载中,羊祜与陆抗的"相爱相杀"堪称三国末期最浪漫的故事。两人虽各为其主,却彼此敬重。陆抗生病时,羊祜派人送来特效药,众人劝陆抗别吃,陆抗却笑道:"羊叔子岂会下毒?"一饮而尽;羊祜打猎时,遇到从东吴地界逃来的猎物,必定送还,还附上字条:"这是贵军的'战利品',不敢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