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淝水之战(第2页)
三、风声鹤唳的大崩溃
淝水之战的高潮,成了古代战争史上最荒唐的溃败。苻坚听信朱序的“建议”,下令大军后撤让晋军渡河,没想到一退就像决堤的洪水,收不住了。《晋书·苻坚载记》里写:“秦兵遂溃,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跑的人听见风声和鹤叫,都以为晋兵追来了。”
崩溃现场还原:
1. 阵脚大乱:前秦士兵大多是被强征来的各族百姓,本就不想打仗,一听撤退就抢着跑,骑兵踩步兵,步兵撞辎重,营垒瞬间垮了;
2. 草木皆兵:苻坚登上寿阳城一看,八公山上风吹草动,竟以为是晋军埋伏,吓得脸都白了:“这也是强敌啊,怎么说人少呢?”;
3. 狼狈逃窜:苻坚中了流箭,连夜骑牛逃跑,堂堂皇帝成了“牛背天子”;苻融被晋军杀了,前秦军队彻底没了主心骨。
民间有个段子:苻坚逃到淮河岸边,见渔夫撑船过来,竟跪下求渡河。渔夫认出他是前秦皇帝,故意唱:“北风紧,胡骑奔,苻坚爹娘哭断魂。”苻坚又羞又气,差点跳河。
四、屐齿之折的真性情
谢安在淝水之战中的“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藏着不为人知的真性情。驿使送来捷报时,他正跟客人下棋,看完军报就放旁边,接着落子。等客人走了,他回内室过门槛,因为太高兴,木屐的齿都撞断了还没察觉。《晋书》原文:“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
性情背后的门道:
1. 泰山崩于前:谢安清楚“主少国疑”,自己要是先慌了,朝野肯定乱,所以用下棋稳人心,这是政治家的定力;
2. 屐齿之折:回屋后的失态,才见真性情——他不是没感情,只是把狂喜压在心里,没人时才释放;
3. 魏晋风流:这种“外冷内热”,正是魏晋名士的特点——表面清谈避世,实则心里装着天下。
五、王谢堂前的权力经
淝水之战后,谢氏家族风光无两。谢安升为太傅,谢玄封康乐公,谢家子弟遍布朝堂。但谢安明白“盛极必衰”的道理,暗中玩起“平衡术”——既保司马氏的皇位,又跟琅琊王氏、龙亢桓氏等大族联姻,搞起“士族共治”。
治世的几把刷子:
1. 虚己容物:谢安掌权后不搞派系,连以前的政敌桓冲都能和睦相处,当时人夸他“肚量大如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