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蓝玉案株连万计
蓝玉这辈子,是明初武将的励志典范。他是安徽定远人,跟朱元璋是半个老乡,早年在常遇春帐下当亲兵,凭着一股子不要命的狠劲,从百夫长一路爬到大都督府佥事。史载他"长身面黔(qian,面色黝黑),饶勇略",打起来像头下山猛虎,常遇春总在朱元璋面前夸他"临敌勇敢,所向皆捷"。
真正让蓝玉封神的,是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的捕鱼儿海之战。当时北元残余势力在漠北苟延残喘,朱元璋派蓝玉率十五万大军远征。大军出大宁(今内蒙古宁城)后,在荒漠里走了几十天不见敌踪,诸将都想撤,蓝玉却力排众议:"吾辈受国厚恩,当尽力除残贼!"
连夜疾行至捕鱼儿海(今贝尔湖)附近,他命士兵穴地而炊(在地下挖坑做饭,防止炊烟暴露行踪),突然对元军主营发起突袭。这场战役打得元军屁滚尿流,太尉蛮子被杀,太子天保奴被俘,缴获的财宝、马驼无数。蓝玉押着俘虏回朝时,朱元璋亲自出城迎接,把他比作卫青、李靖。
但蓝玉也有致命弱点,班师途中,他嫌喜峰关的守将开门慢了,居然下令拆了关隘;俘虏里有元主的妃子,他看人家貌美,竟霸王硬上弓,逼得那妃子羞愤自尽。朱元璋收到奏报时,把朱笔狠狠摔在案上:"竖子骄纵!"但念在大功的份上,只改封他为"凉国公"——这"凉"字,既是封地,或许也藏着几分敲打。
朱元璋晚年的脾气,是说变就变。太子朱标去世后,他立皇太孙朱允炆为储君,可看着这文弱的孙子,再瞅瞅满朝战功赫赫的老伙计们,心里总像压着块石头。
有天夜里,朱元璋做了个噩梦:一条满身鳞甲的巨蟒缠住了奉天殿的龙柱,朱允炆吓得躲在龙椅下瑟瑟发抖。惊醒后,他冷汗涔涔,突然想起蓝玉的外号——"蓝疯子"。这人不仅勇猛,还跟太子妃是舅甥关系,手握兵权,要是将来对皇太孙不利...
猜忌这颗种子,一旦种下,就会疯狂生长。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冬天,锦衣卫指挥蒋瓛(huan)突然上奏,说蓝玉暗中招兵买马,私藏兵器,打算在朱元璋藉田(古代天子亲自耕田的仪式)时谋反。朱元璋二话不说,立刻下令将蓝玉打入锦衣卫诏狱(zhào yu,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负责审讯重大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