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
第20章 于谦北京保家国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二十三日,北京的城门关得紧紧的。城墙上的士兵手握着兵器,严阵以待——三天前,土木堡败讯传来,说皇帝被瓦剌人抓走了,十万大军全军覆灭。
奉天殿里,郕王朱祁钰坐在临时的座位上,翰林院侍讲徐珵正唾沫横飞地说着:"臣夜观天象,紫微星偏移,北京恐有大难,不如南迁南京,再图后计。"
话音刚落,一个身穿青色官袍的人猛地站了出来,声如洪钟:"言南迁者,可斩也!"众人循声望去,正是兵部左侍郎于谦。他双眼瞪得滚圆,指着徐珵怒斥:"京师乃天下根本,一动则大势去矣!难道忘了南宋的教训吗?"
这一吼,把满朝文武都镇住了。徐珵涨红了脸,嗫嚅(niè ru)着:"可...可瓦剌人快到了..."于谦没等他说完,又道:"社稷为重,君为轻!当务之急是死守北京,再请郕王监国,稳定人心!"
站在一旁的吏部尚书王直暗暗点头。他后来在《抑庵文集》里写道:"当时众皆惶惑,唯少保(于谦后来的官职)厉声而言,如擎天柱石,立挽狂澜。"朱祁钰虽年幼,却也听出了于谦话里的分量,当即拍板:"就依于侍郎所言,死守京城!"
可这"死守"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时北京城里,能打仗的士兵不足十万,还多是老弱病残,盔甲兵器都凑不齐。有个叫李贤的官员清点武库,发现"盔不满千,弓仅数百"。
于谦连夜接管兵部,第一道命令就是:"凡土木堡逃回来的士兵,速到军营报到,隐匿者斩!"他还让人贴出告示,说"能献马一匹者,赏银五两;献箭百支者,赏米一石"。百姓们听说要保卫京城,纷纷把家里藏的兵器送到军营。
九月初六,朱祁钰正式登基,改元景泰,成了明代宗。他第一件事就是升于谦为兵部尚书,让他全权负责防务。于谦当天就登上德胜门,望着城外连绵的麦田,对身边的将领们说:"瓦剌人若来,必从紫荆关或居庸关入,咱们得分门把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