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

第24章 于谦冤死崇文门(第3页)

 于谦死后,石亨等人还不解气,抄了他的家。可抄家的士兵们翻遍了整个府邸,除了几件旧衣服、几把剑和一堆书籍,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有个老兵想起当年北京保卫战时,于谦每天只吃糙米饭,穿打补丁的衣服,把朝廷赏赐的钱都分给了守城的士兵,忍不住哭了。《明史·于谦传》里说他“家无余资,萧然仅书籍耳”,连抄家的锦衣卫都觉得心酸。

 成化元年(1465年),英宗的儿子宪宗即位,第一时间就为于谦平反,恢复了他的官职,还赐了“肃愍”的谥号。弘治二年(1489年),孝宗又改谥号为“忠肃”,在杭州和北京都建了“于谦祠”。

 于谦的“社稷为重,君为轻”这句话,后来成了千古名言。它告诉人们,国家的利益比君主的权力更重要,这也是于谦能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精神支柱。虽然他被冤杀,但历史最终给了他公正。就像《明史》里评价的:“谦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百世之下,凛然犹生。”

 很多年后,有个叫袁枚的诗人来到西湖于谦墓前,写下一首诗:“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把他和岳飞相提并论,因为他们都是为国为民、含冤而死的忠臣。而崇文门那个曾经流过他鲜血的地方,后来立了块“忠肃公殉难处”的石碑,过往的行人经过,都会停下脚步,深深一拜——这一拜,拜的不仅是一个冤死的忠臣,更是一种“宁折不弯、舍身取义”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