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
第44章 居正父丧起风波(第3页)
消息传到张居正府中,他正对着父亲的灵位焚香。香灰落在素色的孝服上,像点点雪痕。管家进来禀报:“老爷,吴大人他们……”
“知道了。”张居正打断他,拿起案上的《论语》,翻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那页,手指在字上反复摩挲。
夜里,他做了个梦。梦见父亲站在江陵老宅的梨树下,手里拿着他幼时读的《孝经》。“阿圭(张居正乳名),”父亲的声音很轻,“为父不怪你。只是这世上的路,一步错了,后面的脚印就都歪了。”他想抓住父亲的手,却只抓住一把飘落的梨花。
十月中旬,张居正“夺情”起复,穿素服办公,不参加吉庆典礼。上朝时,他站在文官队伍之首。有人故意在他面前诵读《礼记》里“父母之丧,三年不从政”的句子,有人见了他便绕道走,仿佛他身上带着什么污秽。
最让他心寒的是,连他一手提拔的户部尚书王国光,也在私下说:“首辅此举,虽为国家,终非正途。”这话传到他耳朵里时,他正在批阅一条鞭法的新章程,江南巡抚报上来的税银比去年多了三成,可他看着那数字,没有一丝喜悦。
一日散朝后,万历皇帝拉着他的袖子,在文华殿里说:“先生,昨日国子监(古代最高学府)的学生联诗,说‘权相终违孔孟言’,朕已经把为首的那几个革去功名了。”
张居正躬身谢恩,却如鲠在喉。他想起二十年前,自己刚中进士时,在国子监听祭酒(国子监长官)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时的阳光透过窗棂,落在他年轻的脸上,温暖得很。
除夕夜,满城爆竹声里,张居正独自坐在书房。案上摆着两双筷子,一杯酒敬父亲,一杯酒敬自己。他拿起笔,在纸上写了八个字:“虽千万人,吾往矣。”墨迹透过纸背,苍劲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