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吴三桂开关降清(第2页)
他特意强调,只是“借兵”,不是投降,还说要“复君父之仇”,拥立明朝的藩王登基。这是典型的“曲线救国”思路,可惜他太天真了——多尔衮想要的,可不是几块土地。
多尔衮收到信时,正带着大军在沈阳城外准备入关。他看了信,心里乐开了花——真是想什么来什么!他立刻给吴三桂回信,说:“我们也想帮明朝报仇,但你得先归顺我们大清,我们才能出兵。只要你肯降,好处少不了你的。”
吴三桂一看回信,就知道多尔衮想趁机吞并他。可这时候,李自成的大军已经快到山海关了,号称二十万,旌旗连绵几十里。吴三桂没办法,只好再次写信给多尔衮,答应只要清军帮他打败李自成,他就“剃发归顺”。
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的大顺军抵达山海关,开始攻城。吴三桂亲自登城指挥,关宁铁骑虽然勇猛,但架不住大顺军人多,打了一天,山海关的外城就被攻破了。吴三桂心急如焚,天天派人去催多尔衮。
可多尔衮这老狐狸,故意放慢行军速度,就在关外的威远堡扎营,等着看吴三桂和李自成两败俱伤。直到四月二十二日,眼看吴三桂快撑不住了,多尔衮才下令进军。
清军一到,多尔衮先让吴三桂带着几个亲信到阵前,当着双方将士的面剃发——这是归顺的象征。吴三桂咬着牙,让清军的剃发匠把自己的头发剃成了“金钱鼠尾”(清朝初期的发型,头顶留一小撮头发,编成辫子)。他手下的将士见主将都剃了发,也只好跟着照做。
交易达成,接下来就是打仗了。多尔衮让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先出战,大顺军见吴三桂的人冲了过来,立刻迎上去厮杀。双方打得正激烈时,突然刮起一阵狂风,沙砺满天飞,大顺军的阵脚乱了。
多尔衮看准时机,下令清军主力出击。八旗骑兵像潮水一样涌上来,他们的战马更快,刀法更狠,大顺军从来没见过这么能打的骑兵,一下子就慌了。李自成在高处督战,看到清军的旗帜,大喊一声:“不好!吴三桂请了鞑子兵!”
这一仗,大顺军惨败。李自成带着残兵往北京逃,路上杀了吴襄和吴三桂的全家三十多口。吴三桂见家人被杀,哭得眼睛都红了,率军一路追杀,把大顺军赶得屁滚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