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皇太极继汗改元(第2页)
皇太极虽是第八子,却跟着努尔哈赤南征北战,萨尔浒之战里率部击溃明军主力,宁锦之战中又护着努尔哈赤撤退,军功赫赫。更重要的是,他懂得拉拢人心——平时缴获的战利品,总让给其他贝勒;见了老臣老远就下马行礼;连汉人降将都愿意投奔他,因为他不像其他贝勒那样把汉人当奴隶。
九月初一那天,代善突然当众表态:“四贝勒才德冠世,当继大位。”他的两个儿子岳托和萨哈廉带头附和,其他贝勒见大势已定,纷纷下跪拥戴。皇太极“推辞”了三次,最后“被迫”答应,在大政殿登基,改元“天聪”。《清史稿·太宗本纪》里写“诸王贝勒大臣共拥上嗣位,上谦让再三,乃许”,字里行间都是胜利者的体面。
皇太极坐在大汗的宝座上,总觉得哪里不对劲。这宝座是用整根松木雕的,扶手刻着狩猎图,处处透着女真部落的粗犷,可他想的是如何治理这片越来越大的土地——从辽东到蒙古草原,从汉人农耕区到女真发源地,光靠打打杀杀可不行。
“汉人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天聪元年正月,皇太极在朝堂上对贝勒们说,“咱们不能再叫‘后金’了,汉人听了就想起金朝,总提防着咱们。”他要的是一个能与明朝平起平坐的国家。
更重要的是制度改革。努尔哈赤留下的是“八旗共治”,四大贝勒按月轮流执政,皇太极这个大汗更像个盟主。天聪三年,他借着征讨蒙古的机会,宣布“罢四大贝勒坐朝”,改由自己单独理政。代善和莽古尔泰虽然不满,却忌惮皇太极手里的兵权和汉臣的支持——那些被他重用的汉人谋士,早就给他递了“集权”的点子。
他还仿照明朝设了“三院”:内国史院管修史,内秘书院管文书,内弘文院管教育。《啸亭杂录》里说,皇太极常把汉臣范文程召到宫里,两人围着炭火聊到深夜,范文程说:“明朝的毛病在‘党争’,咱们得学他们的制度,却不能学他们的窝里斗。”皇太极听得认真,还让人把《大明会典》译成满文,天天翻看。
对汉人,他的态度更是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努尔哈赤时期,汉人俘虏要么为奴,要么被杀,皇太极却下令“汉人皆吾赤子”,还让汉人降将孔有德、耿仲明带着“红衣大炮”部队单独成军,叫“天佑军”。有贝勒不服,说“汉人不可信”,皇太极反问:“咱们八旗子弟才多少人?不靠汉人,能守住这辽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