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
第5章 设三院定八旗制
天命十一年(1626年),沈阳城,寒皇太极望着城楼下那些披甲带刃的八旗贝勒,忽然意识到此时的后金,像一匹套着旧鞍的烈马,既有踏破山河的力气,却缺一副能驾驭天下的缰绳
早在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已将部众编为黄、白、红、蓝四旗,后又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清史稿·兵志》记载:“每三百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固山即旗也。”这种源于狩猎组织的编制,战时为兵,闲时为农,把分散的女真部凝聚在了一起。
皇太极接手时,八旗更像八个独立王国。《清实录》里写,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按月分值,国中一切机务,俱令值月贝勒掌理”(四大贝勒按月轮流执政,国家所有重要事务,都由当月值班的贝勒负责处理)。皇太极坐在汗位上,旁边还得给三位兄长设座,议事时甚至要起身行礼。
要把八旗变成真正的国家机器,就得削掉贝勒们的权。天聪三年(1629年),皇太极先拿镶蓝旗旗主阿敏开刀。这位贝勒在永平之战中屠城掠财,还弃城而逃,被皇太极抓住把柄,以“心怀异志”为由将他圈禁终身。《啸亭杂录》里记了个细节:阿敏被关在高墙内,还养了一群鸭子,每日听鸭叫解闷,直到十年后病死——这既是对跋扈者的惩戒,也是给其他旗主的警告。
接着,皇太极又将正黄旗、镶黄旗收归自己直辖,开创了“上三旗”(镶黄、正黄、正白)由皇帝亲掌的制度。那些原本归贝勒私有的牛录,被重新整编,旗人对旗主的依附,逐渐转向对汗廷的效忠。有个叫库尔缠的镶白旗人,原本是贝勒多尔衮的属人,却敢在朝堂上顶撞多尔衮,只因他喊出一句:“吾事汗犹事尔也!”(我侍奉大汗就像侍奉你一样!)这话放在以前要掉脑袋,此时却让皇太极龙颜大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