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鄂妃身死顺治悲(第2页)
董鄂妃的葬礼过后,顺治像变了个人。他把自己关在养心殿,不理朝政,头发也懒得梳,常常对着佛像发呆。有一天,他突然对近侍说:“朕想剃度出家,你们说好不好?” 吓得太监们赶紧去报太后。
其实,顺治对佛教的亲近已经有些年头。他亲政后就结识了憨璞性聪等僧人,常召他们进宫谈禅。董鄂妃也信佛,两人常一起读《金刚经》。如今爱妃已逝,尘世再无可恋,他便动了“跳出三界外”的念头。
最积极撺掇他出家的,是玉林通琇的弟子行森。这位僧人住在万善殿,顺治常找他“参话头”。行森说:“陛下尘缘已尽,不如披剃出家,早证菩提。” 顺治听得心驰神往,竟真的让行森为他剃了发,换上了僧衣。
消息传到太后耳朵里,这位历经三朝的女人气得浑身发抖,立刻召来玉林通琇——他是行森的师父,也是顺治敬重的高僧。玉林通琇进宫一看,皇上居然真的成了“和尚”,当即怒斥行森:“你若敢让天子披剃,我就烧死你!” 说着就命人架起柴堆,要当场烧死行森。
顺治见状,赶紧拦住,说:“师父莫怪,是朕自愿的,与他无关。” 玉林通琇跪下劝道:“陛下乃金轮王转世,当以佛法护佑万民,若遁入空门,谁来安天下?” 顺治沉默了——他可以不管江山,但不能不顾母亲,更不能让天下人说他因一女子弃国而去。最终,他答应蓄发还俗,但要求行森留在宫中,日日为他讲经。
可那颗想出家的心,哪是说收就能收的。他给江南的僧人木陈忞写信,说“朕于财宝、妻孥,视之如粪土”,还说“若非太后劝阻,朕早已披发山林了”。宫里的人发现,皇上的案头不再放奏折,而是堆满了佛经;他甚至给自己取了个法号“行痴”,常对人说“行痴和尚在此”,活脱脱一个失了魂的帝王。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二,顺治去悯忠寺(今法源寺)观看行森为董鄂妃做道场,回来后就发起了高烧,太医诊断是“天花”。这在当时是不治之症,宫里顿时乱作一团,忙着撒痘疹神符,民间也禁止炒豆、点灯、泼水,祈求皇上平安。
顺治躺在病榻上,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他召来王熙、麻勒吉两位大臣,口授遗诏。这份遗诏后来被称为“罪己诏”,历数自己亲政以来的十四条罪状:“重用汉官,以致满臣无心;糜费钱粮,修建宫殿;丧祭逾礼,过于哀痛端敬皇后……” 字字句句,都像在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