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少年天子擒权臣
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的一个清晨,鳌拜就穿着簇新的蟒袍,带着三个佩刀的亲信往南书房去。他昨夜收到小皇帝的口谕,说“有要事商议”,脸上不禁带着几分得意——自去年康熙亲政以来,凡事都要先问过他的意思,今日这般急切召见,多半是为了户部新拟的旗人俸禄章程,少不得还要他拍板定夺。路过御花园时,他瞥见十几个少年正在空地上摔打嬉闹,个个穿着短打,不禁嗤笑一声:“皇上都亲政了,还玩这些孩童把戏。”
此时的康熙,已不是当初那个稚子。亲政一年来,他看着鳌拜把“辅政”变成了“专政”:苏克萨哈因请辞辅政之职,被鳌拜罗织“二十四条大罪”凌迟处死,连其族人都被贬为奴;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巡抚朱昌祚只因反对圈地,就被鳌拜假传圣旨斩于市;朝堂上,镶黄旗的官员占据了大半部院,谁若敢说个“不”字,不出三日必遭贬斥。《清史稿·鳌拜传》里说他“意气凌轹,人多惮之”,连孝庄太后都告诫康熙:“鳌拜党羽遍布,硬碰硬必遭大祸。”
康熙开始不动声色地布局。先是以“温习满洲旧艺”为名,从镶黄旗、正白旗的勋贵子弟中,挑选了十几个与自己年纪相仿的少年,每日在御花园里练习布库。这些少年里,有索尼的孙子索额图,有遏必隆的儿子法喀,个个身手矫健,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父辈都或多或少受过鳌拜的打压。康熙常穿着便服与他们摔打,暗地里却在琢磨每个人的招式特长:谁擅长绊腿,谁精于锁臂,谁能在混战中瞅准时机。
鳌拜偶尔撞见,只当是少年玩闹。有一次他还拍着索额图的肩膀说:“你爷爷若在,见你不练弓马只学摔跤,定要骂你不成器。”索额图按康熙教的话回道:“鳌公有所不知,皇上说,布库能练筋骨,将来好随您出征打仗呢。”鳌拜听得舒坦,愈发觉得这小皇帝“孺子可教”,对南书房的防备也松了几分。
真正让康熙下定决心的,是那年春天的一场朝会。鳌拜因一件小事当庭斥责户部侍郎,少年天子忍着怒火说:“鳌公,此事容朕细查。”鳌拜竟跨前一步,指着御案说:“皇上年纪轻,不懂这些琐事!老臣说该罚,就定是该罚!”那一刻,康熙看着他腰间那把从不离身的宝刀,看着他袖口露出的青筋,意识到是时候收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