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

第16章 尼布楚约划疆界(第3页)

 那些界碑后来成了边境上的路标。有个叫库尔申的俄国商人,第一次去瑷珲互市时迷了路,就是靠着界碑上的俄文字母找回了方向。《啸亭杂录》里记载,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经尼布楚互市进入中国的俄国商品达“数千驮”,而中国的茶叶、瓷器也通过这条商路卖到了圣彼得堡。

 索额图回京后,康熙在太和殿设宴款待。酒过三巡,康熙问他:“谈判时最担心什么?”索额图说:“担心戈洛文知道噶尔丹叛乱的消息,会趁机要挟。”康熙点点头:“所以朕让你先定了界再说。对付外夷,既要有理,也要有谋。”

 《尼布楚条约》是中俄历史上第一个平等条约,也是清朝与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它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维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后来乾隆年间编《四库全书》,特意把条约全文收入,纪晓岚在提要里写道:“此约虽为权宜,然开疆划界,以条约为凭,实自此始。”

 康熙晚年在回忆录里写道:“朕一生做过很多事,平三藩、收台湾、征噶尔丹,但若说最安心的,还是尼布楚定界。因为打仗是为了止战,划界是为了安民。”这句话或许道出了这位帝王的心声——他不是好战的君主,只是不想让江山在自己手里少了一寸,不想让百姓再受刀兵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