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
第17章 多伦会盟定蒙古(第3页)
会盟结束后,喀尔喀蒙古王公们带着朝廷赏赐的绸缎、茶叶返回漠北,数十万牧民也跟着迁了回去。康熙让人在漠北设立驿站,每隔百里建一座台站,派绿营兵驻守,既保障商旅往来,也防备噶尔丹偷袭。土谢图汗回到自己的领地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康熙赐的“和睦”金牌挂在帐篷里,对儿子说:“这金牌比我的汗位还重要。”
多伦会盟的影响,远比一场战争更深远。它让漠北蒙古正式归附清朝,结束了蒙古各部长期混战的局面,也为后来平定噶尔丹奠定了基础。《啸亭杂录》里说,此后“喀尔喀诸部岁贡驼马,遇有战事,自备粮草从征”,康熙亲征噶尔丹时,土谢图汗的骑兵冲锋在前,非常勇猛。
汇宗寺建成后,成了漠北蒙古的宗教中心。每年夏天,各旗的喇嘛都会来这里诵经,寺里的铜钟要敲一百零八下,据说“钟声能传到外蒙古的草原上”。
康熙晚年,曾派画师去多伦诺尔写生,画了一幅《多伦会盟图》。画上,康熙的龙旗在草原上飘扬,蒙古王公们围着他跪拜,远处的汇宗寺金顶闪闪发光。他在画上题了一行字:“天下一家,不分内外。”或许在这位帝王心里,真正的疆土,从来不是地图上的线条,而是百姓心里的认同——就像漠北的牧民会说“我们是大清的人”,就像汇宗寺的钟声会告诉每一个人:这里是中国的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