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

第20章 年羹尧功高招戮(第2页)

 然而,巨大的功勋与恩宠,逐渐让年羹尧迷失了方向。他开始变得骄横跋扈,甚至僭越皇权。据《清世宗实录》记载,年羹尧在西北时,“令总督、巡抚跪道迎送”,蒙古王公见他需行跪拜礼;进京时,沿途官员“皆出郭远迎,膝行参谒”,连亲王大臣也需向他问好。更甚者,在雍正帝面前,年羹尧“箕坐无人臣礼”,即随意岔开腿坐,毫无臣子的恭敬。

 在用人方面,年羹尧大肆培植亲信,形成“年党”。他推荐的官员,吏部、兵部不敢驳回,时人称为“年选”。《清稗类钞》载:“年公所用之人,多由私荐,虽微末小官,一经其保举,即得要职。” 他还利用职权贪腐敛财,仅在青海战事中,便“侵吞军饷数百万两”,甚至虚报战功,冒领赏赐。

 年羹尧的骄纵,逐渐触怒了雍正。雍正二年十月,年羹尧进京陛见,沿途的僭越行为被密探上报,雍正帝在朱批中第一次流露出不满:“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大凡臣子图谋功劳容易,成就功劳困难;成就功劳容易,守住功劳困难;守住功劳容易,善终功劳困难。) 这番话,已是明显的警告。

 雍正三年(1725年)正月,年羹尧在奏折中误将“朝乾夕惕”写作“夕惕朝乾”,雍正帝借此发难,上谕斥责:“年羹尧非粗心办事之人,其故将‘朝乾夕惕’倒置,是其心不欲朕‘朝乾夕惕’也。”(年羹尧不是粗心办事的人,他故意将“朝乾夕惕”写颠倒,是他心里不希望朕“朝乾夕惕”啊。) “朝乾夕惕”意为君主勤勉,雍正帝将笔误上升到“不敬君”的高度,实则是清算的信号。

 随后,雍正帝开始逐步削夺年羹尧的权力。他先是将年羹尧的亲信甘肃巡抚胡期恒革职,接着解除年羹尧川陕总督之职,调任杭州将军。《清史稿》记载:“上谕曰:‘羹尧自恃己功,显露不敬之意,岂可仍居总督之位?’”(皇上谕旨说:“年羹尧自恃自己的功劳,显露出不敬的意思,怎么可以仍然担任总督的职位?”) 官员们见风向不对,纷纷上奏弹劾年羹尧,列举其“大逆不道”“欺罔君上”“贪赃枉法”等罪状。

 雍正三年十二月,议政王大臣会议汇总年羹尧罪状,共九十二款,其中可判死刑的就有三十多款,包括“与胤禵暗通款曲”“僭用龙袍”“滥杀无辜”等。雍正帝在谕旨中痛斥:“年羹尧辜负朕恩,悖逆不道,天地所不容,国法所难宥!”(年羹尧辜负朕的恩宠,悖逆不合道义,天地所不能容忍,国法所难以宽恕!) 但念及“年羹尧青海之功,朕不忍加极刑”,最终于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赐年羹尧在狱中自缢,其子年富处斩,其余家人流放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