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

第20章 年羹尧功高招戮(第3页)

 《啸亭杂录》记载,年羹尧接到赐死谕旨时,“犹冀皇上念旧恩,上书乞宥”,但雍正帝不为所动。他临死前写下“恨事千年谁雪,怨气一时难消”的诗句,感叹自己的悲惨结局。更有传言称,年羹尧被抄家时,发现其家中藏有“逆书”,其中有“皇帝分赏羹尧财物,皆为寻常之物”等语,坐实了他的“不敬”之罪。

 年羹尧的覆灭,表面看是因骄纵跋扈,实则是封建皇权下“功高震主”的必然。雍正帝继位初期,根基未稳,需要年羹尧这样的重臣稳定西北、打击政敌(如胤禵);但当皇位稳固后,年羹尧的权势便成了威胁。

 从政治层面看,年羹尧掌握西北兵权,又与“八爷党”有渊源(曾与胤禵共事),雍正帝既需利用他,又忌惮他与政敌勾结。据《清世宗实录》,雍正帝曾私下对大臣说:“年羹尧手握重兵,若与阿其那(胤禩)等勾结,必成大患。” 此外,年羹尧的“年选”制度,挑战了朝廷的用人权,与雍正帝强化中央集权的方针相悖。

 从个人关系看,雍正帝性格多疑,对“朋党”深恶痛绝。年羹尧的“年党”势力,无疑触碰了他的底线。雍正三年,雍正帝在给大臣的谕旨中明确表示:“朕最恶朋党,凡结党营私者,必严惩不贷。年羹尧之党,当一一清除。”(朕最憎恶朋党,凡是结党营私的人,必定严厉惩罚不宽恕。年羹尧的党羽,应当一一清除。)

 值得注意的是,年羹尧并非唯一的牺牲品。与他并称“雍正左膀右臂”的隆科多(雍正帝的舅舅,曾助其继位),也在雍正五年被圈禁至死,罪名同样是“结党营私”。这两人的结局,共同印证了雍正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统治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