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

第34章 旻宁继位号道光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的夏天异常炎热,嘉庆帝按惯例前往热河避暑山庄秋狝。七月十八日,他从圆明园出发,皇次子旻宁、皇四子绵忻等随行。途中,嘉庆帝“偶感暑气”,但仍坚持处理政务。七月二十四日抵达山庄后,他的病情突然加重,“痰气上壅,至夕益甚”(《清宣宗实录》卷一)。次日傍晚,在烟波致爽殿的“西暖阁”,嘉庆帝溘然长逝。

 帝王猝死往往引发权力真空,而嘉庆帝的情况尤为棘手——他生前未明确立储。清代自雍正起实行“秘密立储”制度,皇帝将继承人名字写在密诏上,一份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一份由皇帝随身携带。但嘉庆帝猝死时,随身密诏并未找到,随行王公大臣顿时陷入恐慌。《啸亭续录》记载:“诸大臣仓皇无措,议请皇后定夺。”

 此时,远在京城的孝和睿皇后(嘉庆帝第二任皇后,旻宁非其亲生)的反应成为关键。她接到奏报后,立即下旨:“皇次子旻宁,仁孝聪睿,着即继位。”(《清列朝后妃传稿》)这道懿旨化解了潜在的继位危机——旻宁虽为嫡长子(生母孝淑睿皇后早逝),但皇四子绵忻也受嘉庆帝喜爱,皇后的表态彻底巩固了旻宁的继承权。

 七月二十九日,旻宁在避暑山庄举行继位大典。当嘉庆帝的灵柩返回北京时,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的密诏也被找到,内容与皇后懿旨一致。

 旻宁(1782—1850)出生于紫禁城撷芳殿,是嘉庆帝唯一存活的嫡子,自幼接受严格的皇家教育:“六岁入上书房,师从戴均元、汪廷珍,习经史,练骑射”(《清史稿·宣宗本纪》)。十岁时,他随乾隆帝打猎,一箭射中梅花鹿,获赐黄马褂、花翎,乾隆帝喜赞:“此子必成大器。”

 真正让旻宁在朝野树立威望的,是林清之变中的表现。嘉庆十八年(1813年),天理教众攻入紫禁城,时为智亲王的旻宁正在上书房,听闻变乱后“镇定自若,命侍卫取鸟铳、腰刀,登养心殿阶下督战”(《清宣宗实录》卷一)。他亲手击毙两名爬上宫墙的教众,稳住了局势。事后,嘉庆帝晋封他为“和硕智亲王”,称赞其“有胆有识,忠孝兼备”,并特赐“克敌宝枪”一杆,这实际上奠定了他的储君地位。

 旻宁的性格谨慎、节俭,甚至有些保守。他曾在府邸中亲自栽种蔬菜,斥责属下“滥用炭火”,还将民间流传的《御香缥缈录》中“勤政爱民”的故事抄录成册,时时自省。但这种性格也有局限——他缺乏开拓精神,对新事物持怀疑态度,这对他后来应对鸦片危机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