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

第55章 英法火烧圆明园

咸丰十年(1860年)秋,北京城外的圆明园在晨光中舒展着它的瑰丽。这座历经康、雍、乾、嘉、道五朝营建的皇家园林,集天下奇珍、融万国精艺,亭台楼阁映照着江南烟水,奇花异木间藏着西洋楼的奇妙曲线。

 英法联军继攻陷大沽、天津后,于咸丰十年八月逼近通州。咸丰帝曾寄望于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能阻敌于城外,却不料八里桥一战,清军马队在联军的火枪与火炮阵列前伤亡惨重,“连环枪炮声如疾雷,人马死者相枕藉”(《庚申夷氛纪略》)。消息传至圆明园,正在园中海晏堂议事的咸丰帝“色变,握笔不能书”(《清稗类钞》),随即以“秋狝木兰”为名,携皇后、懿贵妃(即后来的慈禧太后)及近臣仓皇逃往热河避暑山庄,留下恭亲王奕欣留守北京议和。

 联军进抵北京城外后,以清政府“拘禁、虐杀”其谈判代表为借口,决意对圆明园下手。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日记中写道:“摧毁圆明园,既可以惩罚清帝的背信弃义,又能留下永久的威慑印记。”

 咸丰十年十月六日,法军率先闯入圆明园。这座占地350公顷的园林,宛如一座露天博物馆:正大光明殿的鎏金铜狮、海晏堂的十二生肖兽首铜像、西洋楼内的钟表仪器,以及无数历代书画、瓷器、玉器,瞬间成为联军士兵的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