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
第61章 镇南大捷振人心(第3页)
"稳住!保持射击队列!"尼格里挥舞着指挥刀嘶吼,可他的声音很快被震耳欲聋的喊杀声淹没。一名法军中尉在日记里写道:"那些中国人像疯了一样,有的士兵中了两三枪还在往前冲,他们的将军是个白发老头,长矛上的红缨像团燃烧的火。"(法国国家档案馆藏《尼格里旅作战日志》)
激战至午后,法军的阵线终于崩溃。当冯子材的长矛刺穿尼格里的左臂时,这位不可一世的少将第一次感到了恐惧——他看见长墙上竖起了那面被重新缝补好的龙旗,看见漫山遍野的清军和百姓在欢呼,看见自己的士兵扔下枪支没命地往关外跑。
打扫战场时,冯子材在法军的辎重队里发现了一箱箱的罐头和香槟,还有一面绣着雄鹰的法军军旗。他让人把军旗倒挂在关楼的柱子上,又让伙夫炖了一锅广西腊肉,召集将领们围坐在一起。
"诸位,"冯子材举起粗瓷碗,里面盛着壮族百姓送来的米酒,"这碗酒,敬杨玉科将军,敬所有阵亡的弟兄!"酒液洒在雪地上,很快渗进冻土里,"法国人说我们不敢打,今天就让他们知道,中国的土地,不是谁都能踩的!"
镇南关大捷的消息传到北京时,光绪帝正在批阅奏折,看到战报上"斩馘千余,夺获枪炮弹药无算"的字样,激动不已。而在巴黎,总理茹费理的内阁因这场惨败倒台,法国议会以306票对149票否决了军费案,被迫重新考虑与中国的和谈。(《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卷26)
冯子材率领军队继续战斗。正月初九,他率军收复文渊州;正月十三,攻克谅山;正月二十二,兵锋直指郎甲。沿途的越南百姓捧着米饭和清水来迎接清军。
这年三月,《中法新约》在天津签订。虽然条约依旧承认了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但镇南关的胜利,终究是给了风雨飘摇的清王朝一次扬眉吐气的机会。当冯子材班师回广西时,沿途百姓自发在道旁设案焚香,孩子们举着"冯将军"的木牌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