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

第1章 辛亥枪声摧旧制

1911年8月的武昌,适逢湖广总督瑞澂六十大寿。藩台衙门沿街挂着红灯笼,黄鹤楼前搭起了戏台,楚望台军械库的守军们也得了两吊赏钱,盘算着去巷口的酒馆打两壶烧刀子。没人留意到,工程第八营的棚长熊秉坤,正借着检查枪械的由头,在营房的角落里偷偷传递一张纸条——那是革命党人约定起义的暗号,上面用米汤写着"今夜举事"四个字,只有蘸了碘酒才能看清。

 宣统三年八月十九(1911年10月10日)的夜,注定要载入史册。熊秉坤后来在《武昌起义谈》里回忆,那晚他刚查完岗,就听见营房西头传来一声枪响——是士兵金兆龙与排长陶启胜争执时走了火。"彼时群情激愤,我知事已泄,当即鸣枪为号",他攥着腰间的手枪,对着营房的梁柱连开三枪,"枪声未绝,各营弟兄已荷枪实弹,如潮水般涌向楚望台"。

 吴兆麟彼时正在军械库值夜,他在《武昌起义回忆录》里写,听到枪声时,他正用一块破布擦拭步枪:"忽闻营外枪声大作,继之以呐喊,知是同志举事。"他没多想,转身砸开弹药库的铁门,对着冲过来的新军弟兄们喊:"要枪要弹,自取自用!"

 瑞澂在总督署里的反应,《清史稿·瑞澂传》记载得颇为狼狈:"闻变,携眷属登楚豫兵舰遁。"其实那晚他正和湖北布政使连甲对弈,棋盘上的"楚河汉界"还没分胜负,就被亲兵的喊声打断。"大人,新军反了!"瑞澂掀翻棋盘,围棋子滚了一地,他踩着官靴就往后院跑,连象征总督权力的关防大印都忘了带。后来有人在他的卧室里发现,烟榻上还摆着没抽完的鸦片,银烟枪被碰倒在地上,枪嘴断成了两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