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竹匠祖师爷·秦山:劈竹成篾编日月,竹器通灵映匠心(第3页)
竹器完工后,有些会在不起眼的地方刻个“山”字,这是秦山的记号。现在有些老竹匠还保留这习惯,说:“刻个‘山’字,祖师爷就知道这是用心做的活。”
最特别的是“竹祭器”。祭祀时用的竹篮、竹盘,编得格外精细,篾条要选最直的,花纹要用“回纹”,取“吉祥往复”之意。这是秦山定下的规矩,他说:“敬神的物件,得用最干净的竹子,最虔诚的心思。”
每年四月初八,传说是秦山发明竹编的日子,竹匠们会选片长势好的竹林,摆上祭品。供桌是竹编的,祭品也多与竹有关:竹筐装的米,竹筒盛的酒,竹盘放的糕点。最特别的是一盘“竹荪”,这是竹林里长的菌子,洁白如纱,竹匠们说这是“秦山祖师的恩赐”。
祭祀由老竹匠主持,他会拿起一根新竹,用劈刀轻轻劈出第一根篾,说:“祖师爷,您看这竹子多好,我们没辜负它。” 然后带领众人对着竹林鞠躬,感谢竹子的馈赠。
新徒弟拜师,要在秦山像前立“竹誓”:“以竹为业,以篾为友,不糟践好竹,不糊弄手艺。” 立誓时要手里捏根竹篾,捏断了说明心不诚,得重新来。有个说法:秦山当年收徒弟,就看他劈篾时手稳不稳,心诚不诚。
竹匠开工前,要对着竹子作个揖,说声“竹神莫怪”。砍竹时不能砍幼苗,不能砍独竹,说是“要给竹子留后代”。砍倒的竹子,要在根部培些土,放上几块石头,说是“谢竹根养育之恩”。这些规矩,都是秦山传下的,他说:“竹子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得恭敬。”
有个传说:从前有个竹匠贪快,用嫩竹编筐,结果筐子用了没几天就散了。夜里他梦见秦山拿着他编的筐说:“你糊弄竹,竹就糊弄你;你敬竹,竹才敬你。” 第二天他把散筐拆了,重新用三年竹编了个新的,结实得用了十年。
如今塑料、金属替代了不少竹器,但江南的竹匠铺还在。老者们坐在竹椅上,手里的篾条翻飞,编出的竹篮、竹席依旧抢手。他们说:“塑料再硬,没有竹的气;金属再坚,没有竹的灵。秦山祖师告诉我们,竹子是活的,用它做的物件,也带着活气。”
会稽山的雨还在下,竹林里的新竹在悄悄拔节。就像秦山当年说的:“竹子一年一轮,手艺一代一传,只要有人懂竹、爱竹,这门手艺就不会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