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
第9章 帽业祖师爷·皇甫谧:制帽遮风兼礼敬,一顶圆冠显仪规(第3页)
第二讲究“料”。什么料做什么帽,不能将就。棉布做日常帽,绸缎做礼服帽,草帽、毡帽各有各的用场。这叫“因材施艺,不失其性”,也是皇甫谧强调的“顺物之理”。
第三讲究“工”。针脚要匀,线要藏得严实,不能露在外面。老话说:“好帽不露线,好人不露短。”这是说做帽要精细,做人要本分。
再说说民间祭祀皇甫谧的习俗。帽行的师傅们祭祀祖师爷,日子选在每年的三月初三,据说这是皇甫谧的诞辰。祭祀的时候,供桌上得摆上几样特别的东西:一顶新做的帽子,象征着“传承手艺”;一把尺子、一把剪刀,象征着“规矩方圆”;还有一本《礼记》,象征着“不忘其本”。
祭祀的时候,老师傅会领着徒弟们对着皇甫谧的画像行礼,嘴里还得念叨着:“祖师爷在上,弟子今日献艺,不求富贵,只求手艺精湛,品行端正,不丢祖师爷的脸面。”行完礼,还得给徒弟们讲皇甫谧“发愤苦读”“拒官着书”的故事,意思是不光要学手艺,更要学做人。
有意思的是,过去帽店开张,都得在柜台后面挂块小牌子,上面写着“皇甫遗风”四个大字。要是有人来定做帽子,师傅们总会先问一句:“您这帽子是做来干啥用的?”根据用途选样式、选料子,这都是照着皇甫谧的规矩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