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伞业祖师爷·云氏:劈竹为骨糊桐油,伞盖撑起一方晴(第2页)
再说说刷桐油。桐油得是头年秋天收的新油,放在陶缸里封严实了,过一个夏天才能用——这叫“晒油”。刷的时候更讲究,得顺着一个方向刷,第一遍要薄,叫“打底子”,让布吃进油去;第二遍稍厚,叫“定筋骨”,让伞面挺括起来;第三遍最关键,得等前两遍干透了,用细布蘸着油慢慢擦,叫“上亮儿”,擦完之后,伞面能映出人影儿,雨水一泼,跟镜子似的滑下去。
要说伞这东西,不光能遮雨防晒,还能当红娘。《白蛇传》里白娘子借伞定情,元杂剧里的《兵火缘》虽然少有人知,但也记载了这样一个以伞为媒的故事。
这戏讲的是北宋末年,金兵南下,天下大乱。有个书生叫蒋世隆,带着妹妹蒋瑞莲逃难,半路上兄妹俩被乱兵冲散了。蒋世隆急得满嘴起泡,淋着雨在荒郊野外瞎撞,手里就攥着一把粗布伞——还是他爹留下的,竹骨都有点弯了,布面上打了好几个补丁,可就是这把破伞,成了他的救命稻草。
正跑着呢,听见前面林子里有女子哭喊声。蒋世隆壮着胆子走过去,借着闪电一看,是个穿得挺体面的姑娘,正抱着棵树发抖,头上的珠钗都掉了,身上的绫罗裙湿得能拧出水来。这姑娘是谁?是户部尚书王镇的女儿王瑞兰。她跟着父亲逃难,也被乱兵冲散了,手里本来有把精致的罗伞,镶着银边,画着鸳鸯,可刚才慌不择路,掉在泥坑里找不着了。
蒋世隆一看这情形,没多想,把自己那把破伞往王瑞兰头顶一递:“姑娘,先遮遮雨吧。”王瑞兰起初还端着小姐的架子,可雨越下越大,浑身冻得打哆嗦,也顾不上那么多了,双手接过伞,两人就这么在一把伞下站着。
那伞本来就小,两人肩膀挨着肩膀,蒋世隆怕她淋着,故意把伞往她那边歪,自己半个身子露在雨里,后背很快就湿透了。王瑞兰看着他冻得发紫的嘴唇,心里不落忍:“公子,你也进来些吧。”蒋世隆笑了笑:“无妨,我皮糙肉厚,淋点雨不算啥。”就这一句话,让王瑞兰心里暖烘烘的。
后来两人结伴逃难,白天赶路,蒋世隆就撑着这把伞给王瑞兰挡太阳;晚上歇在破庙里,就把伞撑开当屏风,让她在里头歇息。有一回住店,店家见他俩一穷一富,还以为是私奔的,要赶他们走。蒋世隆急了,举着伞说:“这伞是我爹留下的,姑娘的伞丢了,我借她遮雨,可不是什么苟且之辈!”王瑞兰也红着脸说:“这伞虽破,却比金银还贵重,是这位公子的心意。”店家见他俩坦荡,才留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