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
第13章 漆器祖师爷·舜:涂漆为器防腐朽,朱漆生辉显华章
帝尧统治时期,中原已经进入农耕社会,但器物的使用还存在很多不足。当时,人们做饭多用竹筒,盛水则靠兽皮,这些器具遇火就裂,逢雨就漏。就算粮食丰收,也难以长久储存;即便有甘甜的泉水和美酒,也没法长途携带。帝尧看在眼里,常对大臣们感叹:“百姓的日常生活,饮食都需要器具来承载。如果没有坚固的器具,就算粮仓堆满粮食,也像没有地基的大厦,难以稳固。”
大臣中,有个叫舜的平民,住在历山脚下。他虽然以耕田为生,却胸怀天下,尤其善于观察草木的特性。舜从小丧母,父亲固执愚昧,后母蛮横,弟弟象傲慢无礼,一家人常常想害他。但舜总能沉着应对。他在历山耕种时,看到邻居的木耒(农具)被雨水一淋就腐烂,三天就没法用了,心里很担忧:“农时不等人,要是器具总坏,怎么解决温饱呢?”
一天,舜上山砍柴,发现一种奇特的树:树干像梧桐树,叶子像椿树,树皮划破后,会渗出乳白色的汁液,接触空气后渐渐变成褐红色,黏稠得像胶水。偶尔有虫子爬过,碰到汁液就死了。舜心里疑惑,摘了一片树叶蘸了点汁液,涂在腐烂的木耒柄上。三天后去看,涂了汁液的地方竟然变得像皮革一样坚硬,就算泡在水里,也不发霉腐烂。
舜恍然大悟,于是砍了这种树的枝条,把汁液装进陶罐,用草木灰调和后,再涂在木器上。一开始,漆汁黏稠得不好涂匀,涂完还会干裂;舜试着往里面掺了点桐油,漆汁竟然变得顺滑,干了以后也很柔韧。他又往漆里加了赤铁矿粉,涂出来的器物红得像朝霞;掺进石青,就蓝得像天空。
邻居们看到舜的木耒特别耐用,都来请教方法。舜不独占技艺,教大家如何识别漆树、采集漆液、调配漆料。历山的农民从此用上了坚固的农具,耕作效率大大提高,都感激舜的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