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

第13章 漆器祖师爷·舜:涂漆为器防腐朽,朱漆生辉显华章(第2页)

 这事传到了帝尧耳朵里。尧年纪大了,正在寻找能继承天下的人,听说舜品德高尚,又擅长制作漆器,就把舜召到都城平阳。尧看到舜做的漆俎(祭祀用的案几),朱红得像燃烧的火焰,光滑得像玉石,装酒三天不渗漏,放肉十天不腐烂,抚摸着感叹道:“这不仅仅是一件器具,实在是承载礼仪的载体、救济百姓的工具啊!”

 当时尧想修建祖庙,正发愁梁柱容易被虫蛀。舜建议:“用漆涂在木头上,外面能抵挡风雨,里面能防止虫蛀,能保证百年不腐烂。”尧听从了他的建议,让舜监督工程。舜带领工匠采集漆液、调配漆料,先用粗布裹住梁柱,再涂三遍漆,干了以后用细沙打磨,这样反复九次,竟然让木柱像裹了层红铜,敲起来铮铮作响。祖庙建成后,经历十年风雨,梁柱没有一点腐朽的痕迹。

 帝尧知道舜不仅有巧思,更有仁爱之心,就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他,渐渐把国家政务托付给他。舜代理国政后,没忘记漆器的功劳,命令九州进贡漆料,设立“漆正”这一官职,专门负责采集和制作漆器。他亲自撰写《漆经》,详细记载“采集漆液必须在春秋两季,日出时开工,日落时收工,防止漆液的毒气伤害人体”;“调配漆料要根据四季变化,春天掺桐油,夏天掺松烟,秋天掺丹砂,冬天掺蜡,以适应温度变化”。

 舜治理天下时,漆器逐渐普及:祭祀用的漆鼎,庄重威严;饮酒用的漆觚(酒器),光彩照人;农具中的漆耒,经久耐用;战场上的漆盾,坚固不可摧毁。诸侯来朝见时,看到尧都宫殿的梁柱都涂着朱漆,光彩夺目,都感叹:“华夏的繁盛,先从器物上就能看出来!”

 但舜没忘记漆工的辛苦。采集漆液时,漆汁碰到皮肤就会红肿,溅到眼睛就会失明。舜亲自制作防护用具:用厚布做手套,用桐木做面罩,让工匠采集漆液时必须穿戴。又定下“漆工三戒”:不采集幼苗的漆液,不伤害漆树的根本,不违背时令乱采,以此表示对草木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