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四极与八荒:方位宇宙的神话开辟(第3页)
这些地方都顺用南方“万物旺盛”的灵气,草木长得郁郁葱葱,万物兴旺。
玄冥驾着玄龟往北走,穿过沙漠,渡过北海,终于到了幽都。这地方在北海北边、钟山旁边,天上没有太阳月亮,地上不长草,到处黑漆漆的,寒风刮起来像鬼哭,吹在身上跟刀割一样。
走到钟山脚下,玄冥突然听见一声巨响,抬头看见山顶盘着一条神龙——这龙有一千里长,长着人的脸、蛇的身子,红色的眼睛像两团火球,就是钟山的烛龙神,也叫烛阴。《山海经》里说它:睁开眼睛就是白天,闭上眼睛就是黑夜,一吹气就变冬天,一呼气就变夏天,不用喝水、不用吃饭、不用喘气,一喘气就刮风。就是它用眼睛的光给幽都照出白天黑夜,用呼吸定出北地的寒暑。
玄冥上前说明来意,烛龙闭上眼睛想了一会儿,突然张嘴咬住山顶的火精——火精一下子变成一根长蜡烛,火光亮得能照半个幽都。烛龙的声音像打雷:“我在这儿住了几万年,看北边一直火混乱,也愿意帮天帝定方向。”它领着玄冥到幽都中心的“冥台”,用自己的龙鳞当底座,把帝俊的玉符嵌进去。玉符一立,北边的天空就飘起黑云彩,四季从此固定冬天最冷。之后玄冥就留在幽都,负责让万物好好休养。
幽都北边,就是北方的“八荒”远地。最远能到冰夷住的地方,那里全是冻住的海,冰有一万丈厚,永远不化,冰底下住着冰夷水神,长着人的样子,骑着两条龙;还有玄洲,岛上全是黑冰,冰里藏着冰玉,吃了不怕严寒;更有无肠国,这里的人没有肠子,吃的东西直接穿过去,吃兽肉,也不怕寒冷。
这些地方充满北方“万物休养”的灵气,虽然冷,但也有生机,住在这儿的生灵都不怕寒冷。
四个极点立好之后,就像四根大柱子把天地撑住了:东方蓬莱的云往西边飘,西方昆仑的雪水往东边流,南方南海的浪往北边涌,北方幽都的风往南边吹。太阳月亮顺着四个极点定的路线,东升西落,再也不乱跑;江河也顺着方向,要么往东流进大海,要么往南汇入大河。
老百姓耕种的时候,看见朝阳就知道是东边,看见晚霞就知道是西边;商人赶路的时候,看北斗星就知道北边。
八荒划定之后,就像一幅大画卷铺在天地间:东方的扶桑、西方的沙漠、南方的雨林、北方的冻海,每个地方都有特别的景色和生灵。这些远地的故事,跟着商人的脚步、渔夫的歌,传遍了九州大地,成了古人对“天下”最浪漫的想象。
日子一天天过,蓬莱望日台的黑石头还立在那儿,昆仑天柱台的玉柱还撑着山顶,南海琼华岛的琼花还开得旺,幽都冥台的烛火还亮着。四极和八荒不只是神话里的方向标,更代表着天地有秩序、万物能和谐。这种对方向的理解,藏在《山海经》的文字里,留在古人的歌里,直到现在,还能让我们对那个以蓬莱为东、昆仑为西、南海为南、幽都为北的神奇世界充满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