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密谋反击(第3页)

 窗外传来伙计们搬货的吆喝,混着黄包车铃铛的脆响,倒像根细针扎进他太阳穴。

 他抓起笔在纸上画了个圈,圈里写着"山本",圈外密密麻麻标着"船运丝价假账"。

 "小李,"他把纸条拍在桌上,"带两个伙计去吴淞口蹲点,记清楚每艘挂福顺号的船靠岸时间;若雪,你把近三年所有冒用船名的订单列出来,按时间排好——我们要找的,是山本渗透顾家的线头。"

 小李应了声,转身时差点撞翻茶盏,被苏若雪笑着扶住:"慢些,账册别弄皱了。"

 待两人出去,顾承砚摸出怀表看了眼——七点三刻。

 他抄起西装搭在臂弯,往身上拢了拢,门帘在身后"唰"地荡开,带起一阵风,把桌上的纸页吹得哗哗响。

 福兴里的茶楼二层,林老板正捏着紫砂壶筛茶,见顾承砚进来,茶盏"当"地磕在桌上:"顾少!

 昨儿你说要查账,我还琢磨是不是要动真格的——这茶我从寅时坐到卯时,就等你一句话!"

 "林叔,"顾承砚在他对面坐下,"我要借您码头的人手。"

 "借?"林老板把茶盏往他跟前一推,"我林某人的码头,顾少什么时候用不是一句话?

 前儿张老板还说,你们商盟要是倒了,上海滩的绸子得贵三成——要多少人?

 我让阿彪带二十个精壮的,今晚就去吴淞口候着!"

 隔壁雅间突然传来瓷器碎裂声,顾承砚的目光扫过去,只见张老板举着茶碗直笑:"顾少!

 我听见了!

 我那染坊的伙计也能调,查货单、盯船运,保准比自家媳妇管钱还仔细!"

 顾承砚喉头一热。

 他望着两位鬓角染霜的长辈,突然想起昨夜西装内袋里的桂花糕和茴香豆——原来那些温热的分量,是三十七个华商的信任。

 "等过了这关,"他端起茶盏,"我请各位喝顾家长庆楼的百年普洱。"

 顾承砚与林老板、张老板继续探讨着可能出现的状况,心中隐隐期待着能尽快掌握更多线索,就在这时,他的怀表突然在兜里震动起来。

 他接起电话,听筒里传来模糊的电流声,混着压低的男声:"顾少,三井物产的货轮今早靠了吴淞口,装的不是钢材——是成箱的生丝。"

 顾承砚的脊背瞬间绷直。

 他望着窗外飘起的雨丝,看见三井物产的霓虹招牌在雨幕里忽明忽暗,像双盯着猎物的眼睛。

 "他们动了。"他轻声说,指节捏得发白,"比预料的早了三天。"

 电话那头的呼吸声突然急促起来:"顾少,我看见码头上有人搬着木箱往'福顺号'走,箱子上印着...印着顾家的标识。"

 顾承砚的太阳穴突突直跳。

 他望着雨里匆匆而过的黄包车,车篷上的水珠连成线,像极了昨夜苏若雪翻账册时,睫毛上挂的那滴晨露。

 "守住。"他说,声音像淬了冰,"把所有细节记下来——包括搬箱子的人,穿什么鞋,有没有疤。"

 挂断电话时,雨丝已经打湿了窗纸。

 顾承砚摸出西装内袋的薄荷糖,糖纸在指尖发出细碎的响。

 他望着糖纸上苏若雪绣的并蒂莲,突然笑了,只是那笑里带着刀锋般的冷:"山本,你要烧的火种,现在才刚点起来。"

 楼下传来黄包车夫的吆喝:"顾家绸庄——走嘞!"

 顾承砚扣上西装纽扣,雨水顺着屋檐滴在他脚边,溅起的水洼里,倒映着三井物产的霓虹,正一寸寸裂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