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账房里的影子人(第3页)

 顾德昌像被踩了尾巴的狗,浑身剧颤:“是!他说大日本商社要在上海开纺织厂,需要顾家的进货渠道、客户名单......少东家,我真没想害顾家啊!我就是想着我儿子......”

 “够了。”顾承砚转身时带起一阵风,吹得炭窖里的余火“呼”地蹿高,“小李,把顾叔送到西跨院的密室。”他顿了顿,声音放得极轻,“记得给他披件厚毯子——夜里凉,别让他冻着。”

 小李的喉结动了动。

 他蹲下身去扶顾德昌时,闻到对方身上熟悉的檀香味——那是顾管家每日早晨必点的线香,从前总让他想起自家爷爷。

 可此刻这味道里混着焦糊气,熏得他眼眶发酸。

 密室的铁门“咔嗒”落锁时,顾承砚站在廊下,望着月亮在青瓦上投下的影子。

 苏若雪捧着盏热姜茶过来,茶雾模糊了她的眉眼:“要审吗?”

 “不急。”顾承砚接过茶盏,指尖被烫得缩了缩,“先理账。”

 深夜的账房里,小李的算盘珠子拨得噼啪响。

 顾承砚站在他身后,看着少年用红笔在账册上画圈——第三行“运往吴淞口的绸缎”,数量比出库单多了二十匹;第七页“汇给苏州染坊的银洋”,金额比合同多了五百块;最底下那本旧账里,去年腊月的“损耗”条目下,整整齐齐躺着七笔“意外浸水”的记录,可那年冬天根本没下过雨。

 “少东家,您看这个。”小李翻出本皮面发皱的账本,“顾管家每次来账房的日子,都对应着这几笔记错的进项。”他手指发颤,“原来不是我算错了,是有人改了底单......”

 顾承砚的拇指摩挲着账本边缘的毛边。

 他想起上个月在仓库看见的那匹次品杭绸——经纬线松得能插进指甲,当时只当是染坊出了岔子,如今想来,怕是顾德昌故意放了次货,好让日商的“优质绸”趁机抢占市场。

 “把这些圈出来的都抄一份。”他从怀里摸出个铁皮盒,“再把顾管家房里搜出的密信、银行存折,还有水渠里捞的那卷录音带,都放进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铁皮盒“啪”地合上时,苏若雪正站在门口。

 她手里捧着个漆盘,盘上摆着两盏酒酿圆子,圆子上的桂花蜜在烛火下泛着金红:“吃点东西吧,天快亮了。”

 顾承砚接过碗,却没动筷子。

 他望着铁皮盒上的锁扣,轻声道:“明儿商会开会,我要把这些都摊在桌上。”

 苏若雪的手顿了顿,圆子汤在碗里晃出涟漪:“你确定要公开?一旦野村的人知道我们查到了内鬼,顾家的货船、铺面......”她没说下去,但顾承砚知道她想说什么——上海滩的商战从来不是打嘴仗,断人财路的,往往连命都保不住。

 “若雪,你记不记得我第一次去仓库?”顾承砚舀起颗圆子,“你说那匹湖绸的经线断了三根,我当时说‘断纬可以补,可要是整匹布都烂了芯子,就得拆了重织’。”他把圆子放进嘴里,甜得发腻,“顾家这匹布,烂的不是纬线,是经线。”

 苏若雪望着他眼底跳动的烛火。

 那火不是愤怒,是烧尽腐木的灼亮——就像三年前她在苏州城墙上看见的,百姓举着火把烧日货时的光。

 “我让人把商会礼堂的留声机修好了。”顾承砚突然说,“明早我会提前去,试试录音效果。”他指腹轻轻碰了碰铁皮盒,“有些火,必须烧起来。”

 窗外的雄鸡开始打鸣时,顾承砚抱着铁皮盒出了门。

 苏若雪站在廊下,望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晨雾里——那雾里有梧桐叶的清香,有黄包车的铃铛声,还有隐约的,留声机转盘转动的轻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