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血照惊雷,山雨欲来(第3页)

 她指尖沾了沾口水,翻过一页,突然顿住——账本右下角的“绸缎十匹”后面,有个极小的墨点,和光绪三十二年那本账册里“棉花百斤”旁的墨点位置一模一样。

 “果然。”她轻声说,从抽屉里摸出放大镜。

 三年前她替老顾先生核账时,就发现这些看似随意的墨点总在每月初一、十五的账目里出现,当时只当是老账房的习惯。

 此刻她数着墨点间距,突然想起顾承砚说过的“摩斯密码”——短点是“滴”,长点是“嗒”,间距代表字母间隔。

 她抽出钢笔,在纸上快速划着:“滴嗒滴……嗒滴滴滴……”当最后一个符号落下时,纸上显出一行英文:“warehouse no.7, midnight.”(七号仓库,午夜。

 )

 “阿福!”她推开后堂木门,秋夜的凉风吹得灯芯一跳。

 学徒阿福抱着个铁皮盒子从阴影里钻出来,脸上还沾着墙灰——他刚把监听设备藏进隔壁米行的房梁。

 “按之前说的,把这套密码抄三份。”苏若雪把纸页塞进铁皮盒,“一份给商会监听组,一份给军统的陈科长,还有一份……”她顿了顿,指尖抚过盒盖上的铜锁,“给顾先生。”

 晨光透过申报馆的玻璃窗时,头版通栏的照片已经印了三万份。

 顾承砚站在南京路上,看着报童举着报纸狂奔,“东洋商社勾结汉奸”的标题被喊得震天响。

 英美领事馆的汽车停在路口,蓝眼睛的领事助理捧着报纸皱眉,黄包车夫凑过去看,车把一扔:“奶奶的!难怪上个月米价涨得邪乎!”

 财政部的电话是上午十点打来的。

 顾承砚接起时,听筒里传来陈次长的叹息:“瑞士银行的流水……确实有山田家族的账户。”对方停顿片刻,“但要冻结资产,得有国际联合调查的批文……”

 “《字林西报》的记者正在去外滩的路上。”顾承砚望着窗外,看见两个外国记者举着相机往领事馆跑,“他们说要‘记录上海市民的愤怒’。”

 电话那头沉默了三秒,接着是纸张翻动的沙沙声:“我让秘书拟公函。下午三点,你带材料来财政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暮色漫进商会顶楼时,苏若雪捧着个牛皮袋推门进来。

 她发间的珍珠坠子沾着细尘,腕上的暖炉还热着——是顾承砚今早塞给她的。

 “监听组截获了新电报。”她把牛皮袋放在桌上,取出一叠译码稿,“他们还在用那套摩斯码。”

 顾承砚翻开稿纸,最上面一页的字迹还带着墨香:“明日清晨,十六铺码头接头,货物为‘金库B线’钥匙。”他的手指在“金库B线”上顿住,突然想起三个月前从汉奸宅里搜出的地图——那上面用红笔标着“法租界地下金库”,B线正是连接汇丰银行的密道。

 “阿福说,发报地点在闸北。”苏若雪的声音轻得像叹息,“和老周的税警队防区重合。”

 顾承砚抬起头,窗外的晚霞把他的脸染成血色。

 他摸出怀表,指针指向七点十七分——距离明早六点,还有十一小时。

 桌上的传呼器突然震动,是监听组的急电。

 顾承砚按下开关,电流杂音里传来急促的男声:“顾先生,刚破译一条加密电报——”

 他抓起笔,在便签上快速记录,字迹越来越重,最后一个字几乎戳破纸张。

 苏若雪凑过去,看见上面写着:“钥匙已到手,注意顾承砚。”

 夜风卷起桌上的译码稿,一张纸页飘到地上。

 苏若雪弯腰去捡,却看见最底下那页的角落,用铅笔写着一行小字:“金库B线,藏着整个上海的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