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山雨欲来,烽火未息(第2页)

 账房的油灯结了灯花。

 苏若雪揉了揉发酸的眼眶,算盘珠在她手下噼啪作响。

 第三遍核对完恒丰纱厂的织机数量,她在账本上画了个圈——果然少记了三台,是上个月暴雨夜转移时被雨水泡坏的,当时怕顾承砚着急没报。

 "若雪。"顾承砚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带着夜露的凉。

 他手里攥着张纸,边角被揉得发皱,"松本招了,日方渗透名单在这。"

 苏若雪放下算盘,接过纸的瞬间,看见他指腹上的血痂——是刚才按山田伤口时蹭的。"我拟了三套转移方案。"她翻开手边的蓝布包,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三个牛皮纸袋,"第一套走苏州河,用渔船运到青浦;第二套混进洋商的货轮,挂英国旗;第三套...拆成零件,藏进顾家老宅的地窖。"她指尖划过纸袋上的标签,"设备优先,技术人员次之,账本和配方...得跟我走。"

 顾承砚低头看方案,油灯在他眉骨投下阴影。

 苏若雪看见他喉结动了动,想说什么,又咽了回去。"你说得对。"他终于开口,"租界封锁是迟早的事,得赶在他们反应过来前散出去。"他掏出怀表看了眼,"天亮后让阿四带一队人去联络各厂,就说'顾家绸庄收旧机器'——这是我们之前约好的暗语。"

 商会的会议室坐满了人。

 顾承砚站在长桌尽头,身后的黑板上写着"实业应急委员会"七个大字。

 张老板捻着胡子咳嗽:"顾少,这委员会...是要我们把厂子都交出来?"

 "不是交,是保。"顾承砚敲了敲桌上的名单,"松本招了,山田小组渗透我们三年,纺织业有六家厂子吃他们的暗股,航运有三条线路给他们运私货。"他扫过众人变色的脸,"等仗打起来,这些厂子会变成日军的军工厂,而我们...要让剩下的厂子变成中国的血库。"

 苏若雪坐在他右手边,手指轻轻压着"临时秘书长"的名牌。

 她能感觉到掌心的汗渗进纸里,却听见自己的声音稳稳的:"转移方案我拟了三套,今晚就能发下去。

 设备按重要程度分优先级,技术人员每家厂留三个骨干,其余分散到周边县城...若雪说的对。"顾承砚打断她,目光扫过全场,"从今天起,应急委员会直接调度所有物资,苏秘书长的命令,等同于我顾承砚的命令。"

 会议室里静得能听见墙上挂钟的滴答声。

 苏若雪看见张老板的手指在桌下攥紧了帕子,李厂长的喉结动了动,终于开口:"顾少,我信你。"

 话音刚落,会议室的门被猛地推开。

 小刘气喘吁吁地站在门口,额角挂着汗:"顾少,英租界巡捕房来电话...说华北局势骤变,日军...日军要南下了。"

 顾承砚的手指在名单上顿住。

 他抬头望向窗外,东边的天已经大亮,晨雾里传来轮船的汽笛声——那是去吴淞口的货轮,此刻正载着顾家绸庄新织的杭绸。

 但他知道,用不了多久,那些船舱里会装满织机、图纸,还有抱着算盘的账房姑娘。

 "散会。"他说,声音轻得像叹息,又重得像山。

 会议室里的挂钟秒针突然跳得格外响。

 顾承砚的手指在"实业应急委员会"的名单上压出一道折痕,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小刘的话像一盆冰水兜头浇下——华北局势骤变,日军南下。

 他想起昨夜山田咽气前那句"华北要打起来了",原来不是威胁,是倒计时。

 "林怀远。"他突然开口,声音像淬了冰的钢钉,"立刻联系《申报》的林记者。"陈阿四刚应了声,他又补了句:"用我的专线,别让巡捕房截听。"转身时看见苏若雪正低头翻着从山田怀表里抖落的文件,纸页在她指尖簌簌响,"若雪,密电查得怎样?"